《理想国》,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记录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在当时的城邦奴隶制面临严重危机的现实环境中,柏拉图想要通过一个如何的哲学理念来建立一个理想化的国家以挽救国家。虽然我们说他的理想化理念并不是当时的城邦君主所需要的,但是他的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却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苏格拉底所探讨的正义观并不是我们肤浅地认为正义就是什么明辨是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类的想法,而是一个对“正义”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索研究。
欠债还债、对朋友善良、对敌人怀恶在我们看来都是正义的,但是苏格拉底却用他的思维论证告诉我们这种正义观是被大众所曲解的。面对欠债还钱我们可能会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正义”是存在不足之处的,他巧妙地列举了一个案例,在借债人处于疯癫的状态下,你先前借的武器便不能还给他,由此看来欠债还债也不一定就是正义的了,欠债照还会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与波雷马赫斯、色拉叙马霍斯、格劳孔等人展开了一个深入的辩论。最终虽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让我知道了原来无法直接探讨正义是罪恶的、无知的,还是聪明、善良的,不同的环境下正义是不同的,正义未必就比不正义更有好处,不正义可能比正义更有好处,而在之前我们对于正义的定义可能就是它是一种善、一种挺身而出、一种美德而已。
正义在个别人看来用处可能是受限的,医生只在治疗病人时有用处、舵手只在掌舵航海时有用处。然而苏格拉底却告诉我们:不能是只在没有价值的事物面前,正义才显出它的价值。在没有定义“敌人”与“朋友”时,我们无法判断帮助朋友而损害敌人是正义的还是帮助敌人损害朋友是正义的,因为好人与坏蛋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例如之前湖北高速交警就接到一位女网友的举报,而举报对象是她正在高速上开车接电话的父亲,这一举报引起了社会的议论。有人认为女儿举报父亲是正义的行为,既是为了父亲的安全,也是为他人、为交通安全考虑,是应该的;也有人认为作为他的女儿不应该去举报父亲,有违孝道。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父亲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之前,我想在女儿的心中他是个好人,但在与她、与社会发生利益冲突之后,父亲便站在了她的敌对方。由此看来,我们无法给定帮助朋友而损害敌人是正义的还是帮助敌人损害朋友是正义的这一定义。
除此之外,还有观点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一点很清晰,在苏格拉底运用僭主法律的局限解释时就已经证明这个观点的错误性。当僭主制定的法律对他们不利时,普通百姓所遵守的行为就可能损害僭主的利益,此时正义便不是代表强者的利益了。而且色拉叙马霍斯的这一观点鲜明地表现了当时人们还愚昧地没有意识到城邦奴隶制的不足。作为一个统治者,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味地剥削百姓,以不正义的方式来换取所谓正义的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江河日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治理国家、建设政府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一观点必定无立足之地。这也是为何如今的国家大多数都在解放之后选择了建立民主制、代议制国家,保证集体代表的共同利益才是一个国家、政府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隐约透露出柏拉图想借这一方面向我们传递民主、社会契约、自由的思想。作为一本堪称为“乌托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滥觞”的著作,向后人传递这类的思想才是它的主要目的。
而且在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之外,通过他使用的以对话的方式寻求真理的方法,也就是哲学历史上最初意义的辩证法,我还以此认识了说话的艺术。与他人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在彼此的问答中通过分析他人前后的话语、事例,加以逻辑上的推理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前后矛盾,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观点的局限性,然后在自己形成初步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公众发掘自己的思维、探索真理、发现真理,这种一步一步引导的方式既能渐渐启发他人的思想,同时又能够循循善诱,让别人从不认同到认同自己的思想。这一过程需要有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而逻辑分析能力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方法也就是我们数学中常常提到的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等。
学习先贤思想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运用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这是相较于了解哲学思想更加重要也是困难的一点。哲学家的思想是就以往的实践归纳得出的,而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哲学思想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具有哲学思维比习得哲学知识更加重要。
最后以本书的一句忠告结尾:永恒不灭的灵魂可以承受所有的善和恶。让我们永远追寻智慧和正义走向上的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