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反复听了几遍罗振宇老师、吴晓波老师、刘润老师、樊登老师的跨年演讲,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是在几位大咖的跨年演讲中被重复提及的,是对2022年乃至未来三五年的趋势和核心关键变化的诠释,在此简单汇总一下,以期对2022年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不确定性
几位大咖都不约而同的谈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科技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有太多事情是不确定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发展速度是不确定的,遇到的问题是不确定的,就像罗胖在跨年演讲开始前90小时得知观众不能入场,就像元旦前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疫情。
明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 不确定性呢?
罗振宇老师和刘润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确定的事!
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再来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锁定一个确定性的目标,返回来看现实,看哪些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能做到的,马上做;哪些是目前能力不足的,赶紧学。
先行进入未来:用未来的目标思考现在的行动,先行进入那个未来,去等其他人。
二、数字化
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强调数字化和大数据,很多人和公司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融入数字化,如何使用大数据?
那么什么是数字化呢,刘润老师给了一个定义“数字化,就是从物理世界中,开采出数据,粗炼出信息,精炼出知识,聚合出智慧,最终提高生产率。
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开采,开采,就是把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变成一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音频,一段视频。开采的成果,是数据。
数字化的第二步是粗炼,从模糊的不可度量的数据,到精确的可度量的信息。数据本身没有价值,去掉照片里的无用信息,识别出来这是一个人,这是一个体重计,上面还有数字,这才有价值。这就是从数据里「粗炼」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在刘润老师的这段演讲里我学到了一个对我这段时间冲击非常大的词,叫“可度量的信息”!
他提到,之所以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是因为我们没有“可度量”的标准。
他举了几个非常生动的案例:
第一个例子,你去菜场买牛肉,会说我要一块肥瘦相间的。什么叫肥瘦相间?多肥多瘦相间?太模糊。卖家的操作空间很大,你很难反驳卖家给的不是你想要的肥瘦相间。
而同样的,你去澳洲买一块牛排,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澳洲牛排有非常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准,根据脂肪的多少和分布均匀与否,澳洲牛排被分为M1-M9 九个级别,你直接说你要M5还是M6,你拿到的大概就是你要的肥瘦相间。
第二个例子,现在到处疫情不能回家,你想吃妈妈做的饭菜,想起妈妈的味道,于是你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电话教你如何做某道菜,妈妈告诉你盐少许、酱油少许,醋少许,油热到冒烟菜下锅,肉炸到微黄出锅,最后你发现做出来的菜远不是妈妈的味道。
不得以,你上网搜了一下将牛排的视频,他会告诉你买M几的牛排多少克,切多宽多厚,油要几成热,肉用多少度煎几分钟就是几分熟,完了加几克盐、几克胡椒粉、几克白糖等,你会发现你煎出来的牛排跟饭店的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量化的标准、可度量的标准是其中最大的区别。
只有我们不断细化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时及产出评价标准,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评价一个员工的贡献大小,才能去判断一个员工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和任职资格。
三、软技能与连接
罗振宇老师在他的跨年演讲中提到“35岁现象”,提到“人到了35岁,就不应该再找工作了。”
的确,这几年35岁焦虑是一个非常火的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
当然,罗老师在后面也提到,专家给出了解释,所谓的“35岁不该来找工作”,更准确的表达是:“人到了35岁,就不该再用标准化、同质化的能力去找工作了。”
樊登老师也提到“当你成为一个纸片人、工具人,当你成为能够随时替换他人的纸片人时,你也可能随时被别人替换,所以,我们在职场当中的大量焦虑、恐惧和努力都是来自于我们只想成为一个能力替代他人的人,但同时很容易被别人替代的纸片小人。”
罗老师好刘润老师也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建议我们不断提升我们的软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公开演讲、专业写作、团队合作、数字素养、领导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管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等。同时,建议我们努力成为一个“接口”,不断去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资源,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保持身为“接口”的自觉,对维护软技能时刻警惕,不断提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继而带动软技能和软资源的不断提升和增长。
那些能从35岁困境里走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魅力,能团结很多人;可能是因为勤于输出,在同行中有声望了;可能是个人视野超出行业本身,可以应对更多新挑战了。
反复听完几位大咖的跨年演讲,让我深深的意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明确了需要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的目标,让自己更好的去理解和拥抱数字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软技能,拆掉思维里的墙,帮助别解决别人的问题。面对问题,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