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

作者: 一一的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18:09 被阅读0次

    在爱的天平上

    2017-09-04

    最近在追北京卫视的电视剧《我的老爸是奇葩》。剧中的常宝童是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作为一个教师,常老师无疑是原则性强,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之楷模。他愿意苦口婆心得给调皮学生做思想转化教育,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潜能生无偿补课,他不为个人私利随波逐流违背教育规范和教育原则……在业务上,他也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单纯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又给我很多另外的思考。

    我也是一位基层的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所以该怎样在教别人的孩子和教自己的孩子方面取得最佳的平衡点,我也很迷惑。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部电视剧里常老师的设置给我很多思考,这些思考也是源于我将之与自己的生活对比而成。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教师能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自己的子女出色的不多。文章分析认为教师习惯以听话乖巧作为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话,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为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惯使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定势,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差生,所以,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中规中矩,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缺乏个人独立思考的空间,难以获得创造型个性的发展。另外,老师在学校习惯做思想教育,唠叨惯了,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总会用唠叨说教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也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和叛逆心理。将这篇文章分析的结果和电视剧里的剧情进行比对,再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之非常相似。

    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父母,双肩挑着爱和责任,但是这爱与责任的输出也应该有度。为人父母者,爱输出过多会成为溺爱,那就是害。而且我们往往会打着爱的幌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标榜“为你好”为孩子铺好未来的路,而不顾他们能不能承受,会不会喜欢,就像电视剧里的常老师,逼迫儿子参加三次高考却忽略儿子游戏开发方面的天资,强迫女儿报考医学院其实是为了让她替自己弥补对父亲的歉疚和遗憾……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儿子小学几年一直跟自己在一起,我还是时时刻刻在焦虑,担心他上课没听懂不知道问老师,担心他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起玩分散了心思,担心他这次考试会比上次考试差......我希望他成绩好,表现好,不仅成为父母眼里的优秀,而且还是别人嘴里夸赞的对象,我这不是虚荣心在作祟吗?

    中国的父母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孩子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他理所应当是我的,他毋庸置疑要听我的,其实,我们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是独立之所在,我们不过给了他生命,只是参与了他的成长,但是我们没有权利主宰他们的生命,干预他们的成长。我们的责任是引导他进入这个世界,培养他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的思想和品质,我们的爱不能多,也不能少,无论他有没有满足我们的期望,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在爱的天平上,我们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9-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ge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