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回:前言:甄士隐和贾雨村

第一回:前言:甄士隐和贾雨村

作者: 杨丹曦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0:30 被阅读0次

读《红楼梦》,一定要抛开它已经有的很多身份。例如:它是一本名著,它被很多红学家进行考证,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曾经就被这些虚无的东西而左右。反而,离这本书越来越远。作者是不是曹雪芹,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你喜欢这本书就好。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很多古典小说的一个突破,整本书它是在讲述一个叫“贾宝玉”这个人的一生的生活,以及围绕在贾宝玉身边的这一群人。整本小说有很多角色,而每个角色都很生动。作者并不去评判那个角色好,那个角色恶。他会带你客观的看到,每一个好有好的原因,也有被好所累的地方。每一个恶,有恶的心酸,也有他恶的不得已。这让你看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似乎你能换位去想,如果我是他(她),应该也会能体谅他(她)的语言,思想,以及所做所为。

整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是歌颂女性的。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他本人这一生是“荒唐”的,碌碌无为,但他这一生所接触的女性都是很优秀的。他要把这群女孩子记录下来,不因为他的落魄而埋没这群女孩子鲜活的生命。这在儒家的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之处。

故事的开篇,是以一个神话故事开始。讲到女娲补天,练了3651块石头,结果只用了3650块,独独剩一块未用。这块顽石开始也暗自神伤,独自在灵河岸边修炼,最终修炼成神瑛侍者。而灵河岸边有一株绛珠草,眼看就要枯萎了,巧得于这个神瑛侍者日日用灵河甘露灌溉,得以活过来,并修炼成一个女身。当这个绛珠仙子得知神瑛侍者要下凡历练,她也决定和他一起下凡,以报答他日夜灌溉之恩。

原文:“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执迷,在佛家看来,人的修行最终是要破掉这些执迷的。可,如果人之所以有情感,不就是因为这些执迷的纠葛吗?

故事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

甄士隐一日做梦,梦见一僧一道携带着这个宝玉下凡为人,让他去经历人世的繁华与衰落。让他去走一遭,最终体悟到头来任是一场空。可当他还想继续了解的时候,梦就醒了。人生其实也是这样,你是不知道结局的。

在国人的思想世界里,我们一直都觉得,真正的大智慧者,都会乔装打扮成一些和现实生活中认可的形象不一样的人,比如这一僧一道,一个是赖头一个是跛足。在生活中,你会很容易忽视的这样一个形象的人,偏偏又是有大智慧的神仙。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是开篇就出现的人,但甄士隐在第一回就出家做了和尚,由这个“贾雨村”带领着这个故事继续往前发展。真的隐去,假的留下。开篇就告诉你,“假作真时真亦假”。

我很喜欢甄士隐,虽然他没有多少戏份。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有点小富的乡绅,仗义帮助一个穷迫潦倒的书生贾雨村。平时待为上宾,关键时刻又出路费接济他去上京应考。他最善意的地方在于,他给予了,却还在意怕给别人的方式不好,而担心伤害了别人。

原文: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但最终,贾雨村考中之后,却是没有报恩的。

这本小说能成为经典,这个点是不得不提的。在一个儒家道统的世界里,作者其实是看不起那些儒家思想的人的。他觉得他们争取功名,世故圆滑,假人假面,活的不真实。并也觉得他们虚情假意,见利忘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回:前言:甄士隐和贾雨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g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