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守道的几个层次【2】

作者: 作家雪漠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08:54 被阅读9次

           我的一位朋友人很好,但就是没有人信他。为什么呢?就是为他没有圣贤之行——他的行为承载不了他的智慧。他缺乏威仪,容易让人轻视他。这就是不知止的结果。当然,也有内证功德不够的原因。你的内证功德不够时,别人肯定是不会信你的。

           “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就是平安、和平、安全、有定力。心善,能做到知止,不作恶,就必定是好人,按佛家的说法,死后最差也会到天道去。所以,道教特别强调要做够多少功行,建立多少功德,积多少阴德。功和德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体的,功必须靠德来体现,没有德就没有功。人们认可你,一方面是你有智慧的行为,另一方面因为你有智慧的内证。这两个条件的达成,都需要知止的训练。所以,知止非常重要。

           《礼记·大学》中也谈到过知止:“知止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中,“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且能做到时,就会慢慢有了定力。注意,这个定是表层的安定和专注,不是深层的禅定。

           “定而后能静”,身体安定下来,不再乱跑了,心就会慢慢地静下来。习惯晚上出去喝酒的人不出去了,习惯晚上去泡妞的人也不出去了,这都是不乱跑,也都是表层的定,代表你的心渐渐能控制你的身体,让你能整天做你该做的事。所以,《大学》是有次第的,首先通过知止、拒绝达到身安,然后通过身安达到心安。心安就是“能静”

           “静而后能安”,心安后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心变得自在、富足,能够自主。这就是“安”“安”是一种本自具足的状态它有点接近于智慧。心不安定,就不可能出现智慧。

           “安而后能虑”,进入“安”的状态之后,智慧就会慢慢出现。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定能生慧。我们常说的“虑”是世间法的思虑,但这个“虑”不是思虑,而是智慧。

           “虑而后能得”,智慧出现之后,你才会真正地有所得。

           所以,儒家也讲究知止,并且要求从知止出发,做到“定”“静”“安”“虑”“得”。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这样,没有例外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哲学,也是方法论。孟子讲究“养吾浩然之气”,这个“养”,就是静坐,静坐而养。朱熹主持书院的时候,也要求半天学习半天静坐。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 守道的几个层次【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g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