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它给太阳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当我打开《围城》的一霎那就被开篇地这段描写夜晚的文字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一口气读完,越深入就越发现全书的文字之美。这就是《围城》小说开篇的一段描写,怎么会有如此精巧的描写,简直就让我震撼。”夜仿佛纸浸了油”,我超级喜欢这一句,读起来仿佛夜晚就在眼前,可以用手拿起来,可以摸得到,也可以慢慢观摩。妙极,妙极!
“夜”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纸”是看的见摸得着,这么一类比活灵活现,更能感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从此我就开始喜欢了这种写法,如果要用专业的术语来总结这个方法,应该是: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描写。多说乏力,再举几个例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的《春》中对春天的描写,还有比这更形象具体的吗?写出了春天的可爱,春天的调皮,还有春天的顽强。我都能感觉到春天小草露芽,万花齐放活蹦乱跳的场景,但是春天完了之后,就是夏天,面对炎热的夏天,春天具有强壮的身体,勇敢的拥抱夏天,不惧变化的硬汉形象。妙哉,妙哉!
脸上也依然挂着笑容,只是不再是那种从褶皱中挤出来的笑容,而是变成了一种十分轻盈的笑容,轻盈得如同鸟的羽毛,如同一张白纸。那张构不成任何画面的脸,像是风中的一缕烟,无论如何也拼凑不出来了。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的肖像描写,虽然是翻译过来的,但是依然不能掩盖作者的雄厚的文学功底。写脸的时候,一张普通的脸,就是没有任何能让人记住的特征,像风中的烟,虚无缥缈,似有似无,基本就是毫无存在感。比直接说“一张没有毫无特点,总让人记不住的脸庞”,是不是更加具有感染后,本来是普通的一张脸,经过作者这么一写,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而能记住了。秒也,秒也!
最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也来秀下前段时间我在简书上写文章时,用的一个形象化的句子。
经常有人在简书发问,“我的文章没有阅读量,没有点赞,还要不要写。” 其实写作就像我们每天穿衣服出门一样,每天精心挑选的衣服穿出去,一路上没有人给你点赞,也没有人夸衣服好看。但是总不能因为没人夸衣服好看,你就不穿衣服出门吧?或者直接就不出门吧?
那种对写作没人看的那种焦虑的感觉,我把它形象的比作出门穿衣服,虽然不算巧妙。但是把每天写作的必要性,以及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的类比,还是有一点形象的效果的。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无点赞而放弃写作。写作是一种生活习惯,所以要坚持,而且要长久坚持。
写作是需要锻炼的,甚至需要精进的技能。就像衣服不管别人怎么看,每天还是要挑选,至少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我更提倡的是多看,多琢磨,多品味,多观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写作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只有思考多了,再加上语言的锻炼,才能展现一篇好的文章。不喜欢报什么写作速成班,因为写作本身就不是一个速成的事情,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要想变胖得每天吃,而且还要营养均衡。太快速,会伤胃的!切忌,切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