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犯罪心理学名词注解

犯罪心理学名词注解

作者: 70ef1cf5ab72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22:35 被阅读136次

    鲁米诺反应

      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英文名5-Amino-2,3-dihydro-1,4-phthalazinedione。 它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它的化学式是C8H7N3O2 ,结构式在下面的图里面有。同时,鲁米诺又是一种强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法医学上,鲁米诺反应又叫氨基苯二酰一胼反应,可以鉴别经过擦洗,时间很久以前的血痕。生物学上则使用鲁米诺来检测细胞中的铜、铁及氰化物的存在。

      鲁米诺在1853年被合成出来。1928年,化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化合物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当它被氧化 时能发出蓝光。几年以后,就有人想到利用这种特性去检测血迹。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我们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就是靠这种蛋白质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红蛋白含有铁,而铁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让过氧化氢变成水和单氧,单氧再氧化鲁米诺让它发光。在检验血痕时,血红素(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催化鲁米诺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这种检测方法极为灵敏,能检测只有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即使滴一小滴血到一大缸水中也能被检测出来,由此可知犯罪分子是多么难以把现场清洗干净了。

    人质情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控制四要素

    1、让受害人真正感受到生命正在受到威胁;

    2、逃脱基本没有可能,从而让受害人放弃抵抗改为顺从以求延长生存时间;

    3、对部分受害人施以小恩小惠,区别对待。引起受害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心理;

    4、封锁外界信息,对受害人进行洗脑教育;

    厌恶情绪

    厌恶情绪,本是人的基本情绪,多指人类对某种食物的反感。厌恶情绪,也指一种恃强凌弱的不良社会现象,比如歧视乞丐、残疾人,而谄媚富人等,摒弃这种情绪,需要精英的担当引领,也需要从法治的角度去制约调整。

    冻结反应

    边缘系统使用的第一种防御战略就是冻结反应。移动会引起注意,一旦感到威胁时立刻保持静止状态,这是边缘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最有效的救命方法。

    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是指人在遇到压力、受到批评、被否定等负面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试图安慰自己的身体动作。所以当有安慰反应出现时,我们也能逆推出一个人受到了某种压力。什么压力呢,就要看当时的刺激源,于是你就能得出许多有用的结论。

      安慰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肌肤安慰,包括抚摸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小动作,挠头,摸脸,揉脖子,摸鼻子。还包括摆玩延伸的身体的附属物,如手环,手链等。

      另一类则是感官安慰,如视觉阻断,当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瞳孔会放大,但当见到不喜欢的东西,瞳孔则缩小,或者直接转移自己的视线。

    味觉安慰,伤心的时候,大吃一顿,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见到美女的时候咽口水又是一种。

    吸烟的人更频繁的吸烟。也是在安慰自己。

    因为你受到多种多样的压力,身体出现多种多样的不适,为了治疗这些不适的症状,身体当然就出现了好多的反应。受到压力,身体紧张,于是试图放松自己的身体,安慰反应就出现了。

    安慰反应用于识别谎言,比如,你问到了一个有关有压的问题,被问者突然就出现了摸鼻子或摸脖子或抖腿。那么说明你问到点子上了。但必须强调一下是有关有压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是跟主题相关的,并且可能产生压力。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名词注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ib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