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昵称】可馨
【我的金句】一个有梦想的人,需要多少激情才能有动力?一点肯定就可以了。
【你的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看着爸爸写的书,我满心羡慕。我特别喜欢拿着爸爸的书在班里向同学们炫耀,似乎想向全世界宣告:这是我爸爸写的书,我爸爸写的书。或许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写作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希望自己也能像爸爸一样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可打小,我发现自己写作水平不稳定,时好时坏。比如小学作文,我有时候写得好,被老师在班上点名表扬,老师还会在班上读给全班同学听;有时候写得很一般,勉强及格。所以,我对写作是又爱又恨。
写作这件事,其实就像运动员训练一样,一旦长时间停止训练,运动员也如普通人一般了。虽然大学时也写一些文章,但基本也是需要时候才绞尽脑汁写。说是写,其实说是应付更准确。渐渐地,写作这件事也越来越生疏。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竟开始害怕写作起来。
记得刚进入杂志社的时候,总编对我说,给你三个月时间先学习,三个月后你再去写深度报道。可我刚到杂志社的第二周,总编通知我跟他一起出差,要求我立刻着手写第一篇深度报道。
接到任务后,我超级的紧张,还带着一点恐慌。当时,我很害怕,怕自己写不出来,怕被取笑,怕为此丢掉工作……我当时真恨不得自己突然生病,或者突然脚崴了,让我找到一个借口可以推掉这次任务。我还在心里为自己的恐慌找到很合适的回应:不是我不行,至少等我三个月后适应了,我一定可以的。
想归想,还是需要面对现实的。为此,我抱着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在出发前,把采访单位基本情况记得滚瓜烂熟,还特地打印一份纸质资料带在身上备用。为了防止意外,我还拿了录音笔。实际在采访的时候,我除了认真记录每个采访人说的话,录音笔、手机录音功能还同时开着,做足双保险。
采访回来后,我还很傻很天真的觉得只要自己整理完所有录音,就能写出深度报道。为此,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都在整理录音。整理录音后,我整个人已经精疲力尽,瘫在家里书桌前,移动也不愿意动,根本别说是写文章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时间突然停下来了,整个人也跟着静止起来,脑袋一片空白,两眼无神的不知是看前方还是发呆,灵魂像是与身体分离,早已不知去向。
当时,若不是妈妈推门进来,拍拍我,问我需不需要吃点汤圆。我都不知道自己会保持那样状态多长时间了。
我相信人总是在紧迫下,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的。当时一想到第二天就要交稿,我吃完汤圆后,重新再去翻阅资料,了解要写的稿子主题,脑子灵光一闪,把框架搭好了。搭好框架后,一切似乎都容易了许多,把采访的资料分门别类放到框架里,再加一些承上启下的话,把资料按照我理解的方式重新写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晚上11点到凌晨4点,我终于完成了进入杂志社的第一篇深度报道,一共写了4000多字。
后来,这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还被多家主流媒体采用。
现在,写起类似的文章,相比以前是轻松自如了很多,但总感觉一直也就停在那了。现在的写作现状就是:文章可以写,但是不能想写就写,即便写了也不精彩、不丰富!
这次训练营,我最大的目的,就是升华自己的文章,让自己可以想写就写,而且要写出游感染力的文字。
就如弘丹老师说的一样:文字是有力量的,当你朗读文字的时候,也特别有感染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