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又让很多人对秦王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秦王朝有着太多可以供后世子孙们一探究竟的千古之谜了。
比如说第一次去陕西旅游的人大抵都有着好奇心,想看看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两千年前留下的秦王朝痕迹的两大代表性文化遗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那个朝代留给后世比较辉煌的记忆。
就好比司马迁笔下描述的咸阳秦朝皇宫外面,曾经竖立着12座巨大的青铜像,每个重达30吨,在4-6米高的基座上傲视众人。这12座雕像人物被认为是“六对人物”,在一些学者看来,这显然意味着秦统一的六个战败国。
按照英国爱德华·伯曼《秦俑两千年》这本书中的说法,秦俑的出现和产生显然也意味深长。秦人本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对于秦人来说,“马、战争和牺牲祭祀”都是深深刻在生命中的存在。
也许正因如此,秦兵马俑的遗址才成为了秦始皇陵墓的一个局部,作为皇家墓葬群的整体方案的一部分而存在,同时也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古迹之一。
《秦俑两千年》致力于为我们再现当时为什么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墓葬和历史意义,分门别类的几个不同的坑道中的秦俑身份地位也各不相同。比如1号坑里有战车,每辆战车都有三人,一般情况下是一两个御手和一名军官或者将军。战车后面则是一支由108名士兵组成的部队,共有27行,每行4人。这和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是相吻合的。
所以,来到墓葬坑看到秦俑的人心里的疑问一般情况下是这些不同编号的坑道里的秦俑仅只是为了给皇帝死后的世界中增加一些庄严和隆重的氛围,来铭记那个生前的辉煌世界吗?
对比希腊的古代雕像,似乎也能理解,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用什么来彰显身为九五至尊的皇上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呢?这些只有真人大小一半的战车显然承担起了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另一个世界中的“灵魂战车”的职责,同理,这些面貌形态各异的秦俑也就是皇上生前设想的地下世界的自己的战队吧。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秦俑两千年》一书为我们揭示了在秦始皇陵墓以东的焦村,进行秦始皇陵墓发掘工作的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马厩坑有101个之多。而这些马厩坑的发掘中,既挖出了真的马匹的尸首,也发掘出了陶俑和古人的骸骨。据推测,那个方位大概就是主陵墓的辅助部分。随着这样的发掘工作的进展,人们意识到在当时的秦王朝的帝王心中,秦始皇陵下的各种分布的墓葬坑,就像是一个秦始皇生前气象恢弘的世界的另一版本。
然而不得不说奇怪的是,秦兵马俑的建造和实施的过程和存在并没有被史官们记录下来,司马迁曾表达说在秦始皇陵墓遗址有70万工人。这些工人也许也是建造阿房宫的那批人,或许还有囚犯,来充当做重活的基础的人群。
兵马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参考文献中齐景公的殉葬的马匹可能会有600匹之多,《秦俑两千年》为我们的解读是也许在古代中国,所谓的“殉葬”对于被殉葬死亡的人们来说,还要意味着对家族和他本人的一种恩惠。也许这是一个皇帝对自己死后的未知世界的一种理想化的展露,他不知道时候那个所谓的地下世界是不是一定存在,所以用尽力气希望再现生前的理想的壮观景象。
美国学者侯格睿认为就其象征意义而言,秦始皇陵很像是一座微缩的精致的地下高尔夫球场,只有疯子才会想要统治这样的地下世界,但这又是一个中国的礼制的象征。所以,这座地下陵墓和兵马俑就是一个幻想中的身后世界。
而从建造这些秦俑的知识与灵感,包括那些设计和色彩,又是受到了什么影响呢?《秦俑两千年》认为,在那个秦王朝,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迁徙和流通带来了知识的融合贯通,甚至古希腊的一些雕塑艺术的习俗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不然那些秦俑的塑像上肌肉凸显的线条和明显迎合希腊的运动风格的部位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俑的壮观存在并不是秦王朝成功的象征,反而是秦朝狂妄自大的一个个性化说明。
《秦俑两千年》这本书从秦俑的存在和意义上做了大量的考证和探究,虽然这些兵马俑的存在并不能给秦王朝更为辉煌的“勋章”,但是这些秦俑作为文化古迹,还是彰显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文化上的技术和想象的格局,对于我们认识历史的真相,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意义。(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