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并希望他能发愿往生。可读书人却说:“我三餐最喜欢喝杯小酒,配点花生米,想请教大师,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老和尚说:“西方极乐世界我尚未去过,有没有酒、花生米,我也不知道,我先说个故事给你听。从前,有一只黑狗跟一只白狗,在狗的世界里,传说白狗下辈子可以转世投胎做人。因此,黑狗便对白狗说:‘恭喜你下辈子可以当人了,可以穿著漂亮的衣服,还可以用两条腿走路,真令我羡慕。’
白狗听了却黯然答道:‘下辈子能做人当然高兴,不过我担心一件事,我最喜欢啃骨头,一旦投胎做人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到那样的美味。’”
听完这个故事,读书人豁然开朗。
多少修行人渴望出离苦海走向极乐,而又有多少人因放不下眼前这点“小爱好”,被牢牢禁锢在这浊世之中。多少人一边修着,想斩断这轮回的锁链,一边又偷心不死,为自己套上重重枷锁。
怀着狗的贪欲,如何清爽做人?放不下人的执求,如何能够成佛?
前些年我喜欢摄影和旅行,每次回来都会写图文并茂的日志,引得不少朋友点赞,这也激励了我去更多地创作。可当朋友的反应和自己的期待不一致时,这种郁郁的、酸酸的失落感,让自己觉得辛勤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学佛后才知道我是在向外求取,总不得心安。有求皆苦,求之不得自然苦,求而得之的短暂欢愉,也恰为下次不得时的愈加失落埋下伏笔。
师言:“妄生事端,狂心硬是不肯歇,乃无明烦恼的总根源!”当我得知己自的烦恼都源于这颗攀缘希求的心时,得知修行就是一个不断看破放下的过程时,我不再写日志,关闭了空间和朋友圈几年,想把这颗求赞之心“饿死”。
此后,当我觉察到自己正在求取什么时,立刻想起师父的教言,尽力去看破放下它。多年来,我放下了很多东西,放下一分,清凉一分,自在一分,快乐一分。当我认为这颗求赞之心已经死透时,我重拾笔端,在知乎和朋友圈上发体悟,不曾想,它也随之复活。
原来,它只是冬眠了而已。
有人说,求人关注,求人点赞,求人认可,这很正常啊。也许,这对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但对于一个真修佛子而言,这看似无关痛痒的“小爱好”恰是生死大事!恰是你功德碗里的大漏洞!恰是你怎么样都修不上去的大障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常人尚慎,何况道人?一念贪,即入魔道,何况念念希求?一念迷,即落生死,何况处处执取?一念失,即非主人,何况常常为奴?
寸丝不挂,才能见相非相;放下万缘,方可了脱归元!
每攀一次缘,每昧一次心,每犯一次习气,每违一次师训,不是可以慢慢纠正的问题,而是当下就在自障其道!当下就在违背大愿!当下就在伤害师父!当下就是生死关头!
若眼前不能承担,何谈以后!行者,不可不慎!
有人说,我明白这样求赞不可,但为什么就是放不下呢?那是因为还不够明白,若真的像明白“狗屎不能吃”那样清楚,则不但不会去吃,连“吃”和“不吃”的念头都不会生起。
吃了,就意味着,没把它当狗屎,而是当成了臭豆腐,明知臭,但吃上一口,当时还是酥香可口的。至于会把自己和别人熏臭,管不了那么多喽!所以戒不掉。看到别人为自己点赞,心里还是不免暗自欣喜,看,我写的东西确实不错!于是便更期待下次的赞誉。
如此希求之时,恰是怀揣本珠而觅砂石。正如一位师兄所说:“心不作主失家财,浪子孤行泊天涯。饥逢王膳不敢食,择门而入挑粪忙!”
沉思一下,我为何会生起求赞之心呢?还是源于自己那颗慢心,觉得自己比别人能写,更有才华。但有少许胜人之心,已着人我之相。再求认可,着相更深矣!本无一物,求个什么?无我无人,求者为谁?
于是,有段时间我故意不看朋友圈,发完文章也不看谁给我点赞留言。想通过这种方法歇掉这颗求赞之心。转念一想,这和我以前关闭朋友圈一样,还是在用对治法解决问题。而没做到任生任灭,不迎不拒。祖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这样下去就没头没尾了。
那该如何彻底歇去这颗执求的心呢?
师云:“修行欲即世解脱,必于歇心处明本无烦恼。”是呀,若不从根本着手,明心本清净,所求能求皆幻,仍然用对治法,只从事上下手,则不求这个,便寻那个,按下葫芦浮起瓢,何时能消停?是以,釜底抽薪方为上策。
本来饱汉子,非要讨剩饭。奈何?奈何?刀不自砍,如何心上更歇心!
有问:如何歇去?
当说:驸马不攀皇亲。
再问:如何歇去?
应言:话不追音。
更问:如何歇去?
则道:掌嘴!
l��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