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是韩国人写的《宰赫家的奇迹》,内容是作者如何培养出“天才儿童”的经验总结。
作者是一名计算机老师,曾经失业在家一年半,找工作四处碰壁,屡受打击,只能靠着当幼儿园老师的妻子有限的工资勤俭节约地生活。他后来通过参加社会上的培训课程,努力学习,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上门教学的老师。
在作者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还住在租的房子里。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尝试学习的欲望。可是他没有条件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于是选择了在家培养。
他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耐心地陪伴孩子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学习。而孩子在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让人惊叹!比如作者在使用电脑备课时,抱着儿子在腿上玩耍,孩子问这是什么?爸爸解释完如何打字以后,让孩子在电脑上像玩游戏一样认识电脑键盘上的字母,逐步教他打字。在孩子4岁时拿下了计算机三级的证书,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考试时,孩子坐在考场里是最小的考生,监考老师说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可以提前离场。作者只是抱着让孩子试试看的心态,仍然鼓励孩子大胆地做题。最后考试成绩出来,孩子成为了历史上年纪最小的通过者!
在书的封面就介绍了作者的孩子在汉字学习、英语学习、数学学习等方面一直遥遥领先,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被韩国媒体称为天才儿童,并称赞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宰赫家的奇迹”!我一开始有疑问,学习压力这么重,孩子一点儿都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么?这位爸爸总结自己的养育经验,说自己的家庭是非常普通的家庭之一,觉得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只是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和孩子边学边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收获了很多。而且他注重孩子心理素质和为人品质的培养,让儿子很早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弟,有责任心,懂得体谅父母,可以说是现在的父母最希望拥有的好孩子!
我看完这本书,掩卷思考,天才是如何炼成的?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是父母耐心地引导,用心地保护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蹴而就。不仅是我们国内的教育氛围把孩子弄得压力山大,太紧张太累了,韩国亦是如此。这些年倡导素质教育的结果是,孩子的课堂上作业少了,可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有攀比心理,看看谁学的更多,课外班报了一大堆!从幼儿园开始学画画、跳舞、英语、钢琴等等培训班热火朝天,所谓高水平的老师更是收取高昂的培训费用。孩子的课外时间忙得像个陀螺转不停,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不能保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是绝对的真理。我觉得目前的形势如此下去,只会让这些花朵过早地凋谢罢了!可以说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重视孩子的培训教育,但都是停留在花钱给孩子去报班就够了,孩子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的教育关注得远远不够!
纵观那些培养出让人羡慕的孩子的家长,首先是自己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先做到了再去要求孩子跟着做。比如书中提到作者脚受伤了,仍然坚持按照原来的约定,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因为重视孩子的感受,所以忍痛坚持,兑现承诺。孩子更能亲身领悟到守信的可贵。如果你对孩子说别看电视里的动画片了,去看会书吧。可是自己却在电脑上追电视剧,一集不落!你让孩子好好吃饭,可自己随便吃两口然后去吃零食,孩子会怎么想?
中国的父母太着急,太焦虑,太自私了。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没有把当孩子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我都是为你好!”这貌似是句合理的话,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世上很多行业都需要从业资格证,可唯独为人父母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了。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差异不大。长大以后,有的人成为了天才,有的人却走上歧途。关键在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付出了多少,不能敷衍了事。人生没有彩排,没有孩子长大后不满意可以选择重来一次的机会啊。
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我现在的内心里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天才,不管他以后学习好不好,我在乎的是他是否发自内心的快乐,希望他健康平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等我的孩子再大一点,我尽量抽时间带他到处走走看看,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那么完美,但仍然值得我们热爱。不需要成为天才,作为平凡人一样活的精彩!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三期第10天 学号5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