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继而脸三的“家长申诉孩子被欺凌”或“欺负别人的孩子被斥责”后、意识到“校园暴力的普遍性”后,我们依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
我们追究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欺负,其他的孩子与我无关”
在问题发生之前,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在父母眼里,往往是“自己的孩子没有错,错的都在别的孩子”
学校是万能的,老师是万能的,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就是你们的责任
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提高,能用钱解决的绝不用时间
我想到了自己孩子2-4岁之间发生的4件事:
幼儿园同学跟我说:XX妈妈,你们家XX总是打我
婆婆跟我说:你儿子今天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咬了人家
周末在商场里玩的时候,两个大男孩联合起来推搡儿子,其中一个还打了儿子的脸
在游乐场里玩攀爬游戏的时候,儿子抱住了一个女生,被女生家长用力推开
类似的事情想必有孩子的家长都碰到过,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对于男孩子来说,似乎从小到大没“动过手”的,还真没有。这一直让我颇为头疼。那么后来我是怎么处理的呢?
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问题1
关于“我的孩子总是打人”这件事
跟我告状的是儿子幼儿园的一个同班同学,一个男孩子。那天是集体秋游的日子。当着全班同学和同学父母的面,我有点措手不及,儿子也很尴尬地看着我。
好在,带那个小孩子一起出游的奶奶没有指责我们什么,很温和地对孩子说“也许他只是和你闹着玩,他想要和你一起玩,所以不小心推到了你。”
我的做法是:蹲下来,平静地问儿子“是这样吗?”
儿子点点头,跟我说“我就是想和他一起玩,他不理我。”
那个小男孩听到我儿子的说明,突然很激动“你以后不能推我,你以后再推我我就对你不客气!”
小男孩的奶奶马上拉了拉他,意思他不要这么无礼,然后也对我们说了一句“小朋友要好好相处,以后不要推就是了。”
至于,小男孩嘴里的“总是”打人这个情况,究竟是否言过其实呢?我们两个大人都觉得没有必要深究,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说不定会加重孩子的联想能力。
>>他推了我=他一直都会推我?=他是不是推其他小朋友?
明白了吧?这就是很多校园霸凌发生的原因:原本一件很小的事情被成人无形中扩大了。
问题2
关于“我的孩子突然攻击其他孩子”这件事
有一次是周末,我带儿子在广场上骑车。儿子骑车追不上他的一个同班同学,然后我看到他着急了,下了车以后直接跑过去追赶他的同学(他幼儿园的一个好朋友)
后来他追上了,上前拉起那个同学的手就咬“我叫你等等我!”(意思是:我叫你等等我的,你为什么不等我?)那个同学当然也不服气,回推了我儿子一把。
眼看两个孩子就要动手,我和那个同学的父亲决定不能坐视不理,几乎同时跑到两个孩子面前,先把两个人拉开来,让大家都平静一下。
待两个孩子平静下来后,我和那位父亲先问“我的孩子有伤到你的孩子吗?”确认大家没事以后,我把儿子拉到一边轻声问他“你刚刚咬了你的同学,你觉得对吗?”儿子摇摇头,说“我着急,我追不上他,他不等我”
“可是妈妈如果着急的时候,也咬你的手,你会生气吗?”儿子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那个同学,又看了看那个同学的父亲,再转向看我。
“下一次如果着急的话,就慢一点,或者你可以说出来,告诉你的同学,让他等一等你。他如果没听到,你就走近一点的时候再说。”
我说这个话的时候,那个同学和他父亲都听到了。大家都明白了刚刚是怎么回事,没人去继续在“咬人”这两个字上做文章。
问题3
关于“我的孩子被大孩子围攻”这件事
那一次我确实感到了愤怒,也意识到了小孩子也是有危险的。
我一开始我忍住没有上前插手,我想看看儿子是否有能力自己处理。很显然,我高估了他这个年龄能处理危机的能力(当时儿子4岁,两个围攻他的大男孩是9-10岁的样子)
当时,几个孩子在幼儿海洋球区里玩。先是两个大男孩对着儿子扔球玩,慢慢地球开始集中扔到儿子脸上。因为球很轻,儿子也觉得没事,继续嘻嘻哈哈的。两个孩子看他没有反应就开始缩短扔球的距离。距离越来越近,球扔到脸上就开始会感觉到疼了,儿子开始用手拼命护住脸,但依然没有反抗或提出任何异议。
接下去,其中一个大男孩突然伸手去打我儿子的脸。儿子护着脸在海洋球里到处躲,看到我之后他大叫“妈妈妈妈”
我决定要做些什么。深吸一口气后我走近他们“你刚才用手在打哪里?”这时,另外一个男孩子先说话了“阿姨,我们就是跟他开玩笑。但是我刚才看到他打了他的脸,是他不对。”
“你为什么要打他呢?”我对那个打儿子脸的男孩子问了一句,他马上灰溜溜逃也似地爬出了海洋球的区域。走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
“我们本来是想带他一起玩,我就是看看他能不能玩。你准备保护他到他几岁?”
问题4
关于“异性之间肢体接触”这件事
大概是在儿子3-4岁之间,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追着女孩子跑。对于“随便拉女孩子手”、“随便去拥抱女孩子”的举动,我不知道被其他家长骂了多少次。这些家长普遍的说法是:你有没有教育好你家孩子啊!有没有点性别观念啊!
而我能做的就是:告诉儿子,在拉女孩子手之前要问过人家愿不愿意;男孩子和女孩子是有生理区别的,所以男孩子不能随便去抱女生,哪怕你想证明你的力气大、你能保护人家。
但是儿子总是有点懵懵懂懂,在那个阶段他还停留在两性意识边界地带,你越是禁止他做的事情他越是好奇想要做一下。
所以,如果你是家长,你就会明白,不是家教严格孩子就一定不会在外面“动粗”。相反,很多在学校里喜欢“欺负”别的同学的孩子往往就是因为家庭氛围太过严苛,此外还有一些普遍的教育问题:
父母陪伴不够深入
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
父母对孩子要求太过完美,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甚至动手
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体罚孩子
经过那几次事情后,我决定要找我先生谈一下。因为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作为一个男孩子的妈妈来说,我不能管太多了。相反,儿子缺少一个在关键时候给他指点、站出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父亲。
孩子到了性别意识关键时期,你作为父亲来说有必要参与孩子的教育
我知道你平时工作忙,但当我单独带着儿子在外面、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我很无助
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肢体冲突,是一种抗议,所以他需要通过激烈的行为来引起关注
老人带孩子难免宠,但孩子是我们的,对外折射的是我们父母的教养
除了让老人负责接孩子放学无法避免外,余下时间全部我们自己带,你可以找你也喜欢的事情带着儿子一起玩,比如教他打球,教他下棋,这些我教不来
当然,一次这样的谈话作用力是很弱的。因为我先生确实是工作忙、时间不固定。最主要是,我们家的经济来源还是靠他。
很多妈妈估计也有类似的苦衷,在家里没有话语权、爸爸不带孩子,好吧,拉倒,孩子的事情全部自己扛,免得其他人带孩子带不好、孩子的习惯被破坏了等等。
这些想法我也都有过,但是绝对不是万全之策,只会无形中拉开你和丈夫之间的距离,并且,一不小心就容易让孩子变成妈宝。尤其是男孩子的妈妈,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逞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妈妈要不遗余力地想办法给爸爸安排一些事情做,安排一些能跟孩子有互动的事情、安排一些为这个家庭共同出力的事情、安排一些爸爸能给妈妈做的事情来。
所谓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爸爸妈妈、夫妻双方和谐关系基础上(至少表面上要和谐)
很多妈妈说:我一天上完班回到家累得够呛,工作压力情绪难免有带回家的,再看到孩子爸爸不带孩子在那里打游戏,这火气蹭的就上来了。磨破嘴皮也没用,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爽快。
说到工作,那我就拿工作举个例子:公司里做领导的一般会自己动手做事吗?领导都是安排下属做事的,领导只需要在旁边查收结果即可。只是区别在于工作上奖罚分明,在家里奖罚分明得换个方式,不能硬来。
我的做法就是:进家门前拿出镜子,对着镜子练习笑。觉得表情自然了,再进家门。哪怕那个时候家里有我不想看到的人,也不影响我对孩子怎么做。因为孩子先会从你的表情上判断今天妈妈开心不开心,妈妈如果不开心我怎么能开心放松得起来?
然后,一开始爸爸什么都不动手,让他去,什么都别说,你做你自己的事,和孩子可劲疯可劲玩。玩的时候什么工作上的事都别想,电话静音,微信不要去看。还能天塌下来吗?
下班了老板要找你,没问题。跟老板沟通好,在几点到几点之间我不方便,有什么急事如果一定要当天处理的,当天晚上几点后我们沟通;可以到第二天处理的,我保证高效完成任务就是。你要让老板慢慢有那个意识:我家里事情摆平了,工作上更能责无旁贷。当然,这就看你老板是什么风格的,还有看你怎么沟通,看你一开始跟老板明确过底线没有。
最后,我想说的是:
即便给予孩子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
依然无法避免孩子碰到“校园霸凌”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碰到的有:
来自学校
语言性攻击
情绪性攻击
团体性孤立
嫉妒性报复
沟通性障碍
来自社会
从属型关系
群体型行为
社会型竞争
恋爱型报复
利益型冲突
父母能做的,最终只有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巧妙应对,哪怕是经历创伤过后,也有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