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核心在于他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最高理想,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信仰决定心态,心态决定一切,世界领袖的信仰决定世界的命运,国家,民族,家庭的领袖决定国家,民族,家庭的命运,每个人的信仰决定自己的命运。
這是一条永恒不变之律,因”一生由的果効由心发出”《箴言四章二十三节》。
這也是佛教所说的”像由心生”。“信仰“二字,实际上是回答哲学最高命题一一“人为什么而活”?
从有人类文明史的迄今九千年,全人类的信仰只有两类:
一是无神论的信仰,人类只为今生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消灭国家,民族,阶级,实现博爱,平等,自由的大同共产主义地球村。
另一类信仰是人不单为今生而活,而是灵魂不死,死后有来生,有永生,而且善恶必报,正是這种”举头三R有神明”的信仰观念,”人不知神知天知”的信仰观念,必然使這类信仰人群的道德底线永远高于优于无神论的道德底线。也成了产生正能量不竭之源泉。
所以,信仰决定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与地球村的命运。信仰决定一切,在信仰自信的错谬即必然决定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命运。
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信仰”二字的準確定义。如果,笔者对下面”信仰”二宗有謬误之处,竭诚盼待各方贤达的教正。因为這是小至个人,大至全世界全宇宙修齐治平生死存亡首要大事。
笔者以为,对”信仰”的定义莫过于《圣经》所作的定义:”信仰是对所盼之事的把握,是对未见之事之確证”《希伯来书十一章一节》。
学生的目标都想考上北大,清华,考上哈佛,牛津;
各种主义都想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健康长寿,和谐幸福;
各种宗教都盼今生幸梅外,又求来生永生美消。
而這一切都只是”所盼”而已,都是尚未实现未见之事。
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都会深信,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哈佛,牛津,就绝对有”把握”能有美好的前途。但吩望归盼望,尽管卫经考上中国或世界一流大学对有个美好前途已有绝对的把握,但对能否达到登峰造极,能否拿到诺贝耳奨?能否卓越超群?這些都不是属”所盼“之范畴,而是以实际史实来確证,考上北大,清华,牛津,哈佛也可能成为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者。
所以,坚定的信仰不但要有坚定的盼望,而是无论任何人都要经历骆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艰难单绝的十字架心路历程的实际才能孟棺论定。正如最爱主的彼得,竞然在那稣被钉十字架前三次信仰动摇不認主,就在”末见”之事上得不到不”確据”,確据不是单单心态正確,而是凭事实史实説话。
所以,无神论的信仰只是今生,今生有洒今生乐,不乐白不乐,道德底线限忘在只要人不知,绝不怕天知地知,而有神论的信仰者,都会相信”人在作,天在看,善恶必报”,這种道德底线的正能量,永远高于优于无神论的道德底线。
孔子最大的智慧,就是从人文主义的儒家,彻底转变成”唯天为大”的神夲主义的道家。
下面,我们可以从史书上找到孔子这种信仰观念转变之確据。
孔子智慧的核心在于世界观信仰的转变
庄子在《大宗师》篇中,用两个寓言比喻,记录了孔子的世界观从人文主义的信仰,完全转变对”造物者”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的信仰。
第一个寓言是记载了孔子的朋友子桑户死了,孔子派他的弟子子贡去帮忙料理喪事。在料理丧事过程中,有两件事让子贡感到无限奇怪:第一件事是:死者的至好朋友孟子反与子琴张在料理喪事过程中,子贡看到死者两个肝胆相照的至友,不但不悲伤流泪,反而一个人编歌,一个弹琴,另子贡十分反感当时就责问這两位死者的至友:请问你们运样对最好朋友的死亡,竞然弹琴唱颂歌,這合乎礼仅吗?(”敢问临尸而歌,礼乎?”《庄子,大宗师》。這种礼仅也只有当今的基督教才有,因为基督徒深信,死只是永远生命的开始,是信徒对世上劳苦的解脱,所以,一切信徒死亡时家属都是高举”安息主怀”的横幅,高唱赞美感恩的诗歌。這神葬礼,对于人文主义十分重视孝道与礼仅的儒家眼中,简直是大逆不道,恶劣至极。所以子贡回到孔子面前十分气愤地问孔子説:”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呵,一奌修行都没有”,真不知用什么言词来形容他们?
請注意下面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因为這段话正是孔子親自摧毁他所创建儒家信仰理论根基的罪己诏。也印证了孔子一生四次悔改返扑归真重归天道的真实可信。
孔子回答子贡的原文如下:
”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则游方之内者也,内外不相及,而丘使汝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庄子,大宗师》
請读者注意,這段话十二分重要,因为這段话铁证了孔子坚伩一神创造主宰宇宙万物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這种信仰,与《圣经》的信仰百分百一致,而在儒释道或其它自然神论,泛神论或民间神论的任何经典,都找不到有”造物者”的名称。
而《庄子》一书,在三十篇中,有四篇直接指明”造物者”(请参考《应帝王》《大宗师》《列御寇》《天下》)上面這段孔子自已所説的经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
他们信仰有一个永生的家乡可以神人共居在天地之外的人,而我孔丘却鼠目寸光只注重這小小的世界,我实在是太浅薄了,实在是应受神明惩罚的罪人。
信仰的改变,就是孔子智慧的根基,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精英所共求的孔子智慧。
任何宗教或主义的经典都回答不了這个答案。现在,我们可以从庄子這个寓言,悟到了什么叫”反扑归真”。這个题目在《庄子》一书,有半数以上的文章论证什么叫”反扑归真。夲文只讨论上述寓言所唘发的真理,为下面将要论证”归真就是归于与上帝大爱的实际同在同行”的真理作个导引。子贡在帮忙料理丧事过程中,死者至友的言行却引起子贡的惊诧,就是死者至友在料理喪事所唱的歌词一一”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霧,挠挑无极,相忘于生,无所终穷”‖嗟来子桑户乎,而已反其真”。
這段经文也是非《圣经》无解。
什么叫”相与于无相为,相与于无相与”?
比方说,父母帮助儿女,花多少血汗气力钱财,都是从来不记账的,都是施恩勿念,受惠莫忘的,而《圣经》教导说,你不但对自己弟兄姊妹親友這样作,而是对所有的人都要這样作一一”你们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六章三节》。
另外,在庄子這个寓言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文,就是”游乎天地之一气”,也是《圣经》中所说的:
”但与主联合,就是与主成为一灵”《哥林多前书六章十七节》。
這也是古经所说的”天人合一”。由于”气”是古经与《圣经》拜义十二分重要的关键词,是千年不解之谜,况且《说文解字》与《甲骨文字典》对”气”的释义,至今仍存在严重猎误,所以,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笔者将有专题论述。
世界观决定一切
孔子以神为夲的世界观,宇宙观并非庄子强加给他的,而是孔子自己公开宣佈的。
青壮时期的孔子是个人文主义者,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所以谬解古经之《大学》《中庸》,以人性代替天性,从而衍生”人无有不善””知人则知天””人性则天性”而成为儒家经典《四书》独一核心,为一切以人为神为偶像崇拜奠定了人窃神权名正言顺的理论根基,并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正名,从而禍国殃民二千多年迄今阴魂四面八方游荡,所以,世界观是决定人性观与价值观的核心。
读者已从上述孔子五十岁,六十岁,六十九岁,及七十二岁孔子临终前后四次罪己诏可见,从人性善至人性伪的人性观的转变是使孔子从人治转向神治,从信人转向信神,正如他親口説的,人类之中,没有圣人,也没有善人一一”圣人吾不得见,善人吾不得见,得见君子可矣”。“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吾未见蹈仁而死”。
历代历朝都称孔子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却说;”君子之道四(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丘未能一焉”(我没有一样能作的完美),
二千多年来,还能找到像孔子那样严于律已,见善思齐,从善如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学而不倦,有教无类的万世师表吗?
而被公認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都親口告诫大家:我自已救不了自己一一”己未能一焉”。
所以,他才提出唯一的出路是敬天,畏天,奉天,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
他又说:”获罪于天,无所”《论语,季氏》。
孔子信仰的天,不是虚无飘渺之天,而是有位格又真又话的神,這也是他親口所说的话,他说: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不可掩”《中庸》,
译成的话文是说:上帝的降临,是人文社科哲的智慧所不能理解,千万不可怠慢不敢,虽然,上帝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他的大能与神圣,藉着宇宙无穷无尽的奇迹臭祕,也可使人認识他。
孔子這段话,与圣经《罗马书一章二十节》所说的完全一致:”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明明是可知的,藉着所造之物就可晓的,叫人无可推诿”。
无神论的信仰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靠自已救自已:而神夲主义的信仰是:人类永远自已救不了自已,唯靠上帝的拯救。
這就是孔子信仰智慧的垓心。也是已被史实確証;基督教主宰西方先进文明的核心。也是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追求的核心。同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核心。
正如孔子所说的”明乎郊社之礼,治国如视诸掌”。”郊社之礼就是敬天爱人,向上帝献祭一一”郊社之礼,肆类于上帝也”《大明会典》,
而這个上帝,正是朱熹所说的天一一”天者,上帝的别名也”。
(张介福,五月十三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