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熟人的群里发现一张2012年的照片,三四十个人的大合照,场面壮观,浩浩荡荡。
我仔细端详了几遍里面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我不确定是否还真正认识里面的每一个人,比如现在开了餐厅的老板,融到资的CEO,准备生二胎的妈妈,回到老家可能不会再相见的朋友,还有一位前不久身故的友人。
我现在是否是四年前想要成为的模样?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变成当初想要成为的人牺牲了丰满的情感还有纯粹的快乐。
人的每个时期之间肯定不是线状的,倒像是波纹状,离散式却又有所波及。
我现在就职于我四年前梦想进入的公司,比起刚入职的新鲜劲,现在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除了暂时还未发现迅速积累财富的方法,职场上感觉没有什么可以难得倒自己。
四年之后我发现工作技能没那么重要。
这是四年后的我,比起四年前,我那时候穿古着,抽烟喝酒爱玩乐,比现在至少轻个20斤,只谈感情厌恶利益关系。四年前,我简直对品牌公关望尘莫及。
现在看来,各行各业哪有什么高低,只是工种不同而已。
四年前,我关心世界关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我关心世界和粮食。唯独好像没那么关心自己。
四年后,我关心我每天每一笔支出,我在乎得失,我爱权衡得失,一切站在利益的角度出发。甚至好像一切都可以理性换算。
但是,直到前不久我的一位友人身故,她是死于自杀。一位女性艺术家。
然后我看到朋友圈在刷她去世的消息,她另外的友人说祭奠有什么用,如果大家在她生前多给她一些温暖和关爱就不会这样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这种事怎么能怪到周围朋友身上呢,推及他人显然不符合逻辑。对,我就是变成了一个情感冰冷凡事都要讲逻辑的人。
接着,我跟一个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联系上了,一开始她就跟我说她最近在忙于看病的事,她得了蛮严重的病,自己有点懵,还没调整好心态跟我见面。
然后,我就不仅联想到已故的友人,想到若是身边的朋友能够多一些关爱或许不会导致一个生命的离去,那个时刻,我开始认可这句话。
情感这种东西很难讲明,但是最后能挽留一个心灰意冷的生命的一定是感性的东西一定不是逻辑。
好了,我想重新投入世界的怀抱,我想跟身边的人相亲相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