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意思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要从肝上找根源,口水和唾沫异常就是脾和肾的问题。
中医将涎与唾合称为“口水”,《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则涎液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进行吞咽和消化,但它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来。 一旦脾气虚弱,脾本身的固摄功能失调,“涎”就会不听话了,睡觉时就会流口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
为什么小孩子爱“流哈喇子”?因为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脾胃本身还弱,所以爱“流哈喇子”。
如果经常性地“流哈喇子”,可以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唾多而且黏稠,口中发苦,往往是脾热,一定不能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像栀子和连翘等。
一些老年人也爱流口水,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需要温补脾肾。可以每天食用板栗和红枣7~8枚,或者用板栗和红枣来煮粥。栗子是肾之果,能补肾健脾。红枣能补益脾胃,治疗口水过多的效果非常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