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伤寒同异篇第六十九

《黄帝外经》--伤寒同异篇第六十九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00:40 被阅读0次

【题解】

此篇明辨何者为正伤寒(即伤寒),何者为非伤寒(即类伤寒)。两者之区别在于:冬令得之者为伤寒,其余三时则非伤寒(即类伤寒)。伤寒的特点在于传经。此借太子雷公之问,深入论述,以补《内经》之未言及者。祖先对后代负责如此!

原文

雷公问于岐伯曰:伤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

岐伯曰:伤寒有六,非冬伤于寒者,举不得谓伤寒也。

雷公曰:请言其异。

岐伯曰:有中风,有中暑,有中热,有中寒,有中湿,有中疫,其病皆与伤寒异(2)。伤寒者,冬月感寒邪,入营卫,由腑而传于藏也(3)。

雷公曰:暑热之证感于夏,不感于三时,似非伤寒矣(4),风寒湿疫多感于冬日也,何以非伤寒乎?

岐伯曰:百病皆起于风(5)。四时之风,每直中于藏腑,非若传经之寒,由浅而深入也。寒之中人,自在严寒,不由营卫直入藏腑,是不从皮肤渐进,非传经之伤寒也。水旺于冬,而冬日之湿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他时则易感矣(6)。疫来无方,四时均能中疫,而冬疫常少。二证俱不传经,皆非伤寒也(7)。

雷公曰:寒热之不同也,何热病亦谓之伤寒乎?

岐伯曰:寒感于冬,则寒必变热;热变于冬,则热即为寒(8)。故三时之热病不可谓寒,冬日之热病不可谓热,是以三时之热病不传经,冬日之热病必传经也。

雷公曰:热病传经,乃伤寒之类也,非正伤寒也(9)。何天师著《素问》有热病传经之文,而伤寒反无之,何也?

岐伯曰:类宜辩而正不必辩也,知类即知正矣(10)。

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伤寒必传经,断在严寒之时,非冬日伤寒举不可谓伤寒也。 辩得明说得出。

【注解】

(1)此篇重在阐述正伤寒(即伤寒)与非伤寒(即类伤寒)的区别。冬令得之者为伤寒,其余三时则非伤寒(即类伤寒)。伤寒的特点在于传经,类伤寒的特点在于不传经。

(2)有中风,有中暑,有中热,有中寒,有中湿,有中疫,其病皆与伤寒异:有中风,有中暑,有中热,有中寒,有中湿,有中疫,这五种病合称为“类伤寒”,发病与正伤寒不同。

(3)伤寒者,冬月感寒邪,入营卫,由腑而传于藏也:正伤寒,是人体在冬月感受寒邪,侵入营卫,由在外的腑传入在里的脏。

(4)暑热之证感于夏,不感于三时:中暑的病证常见于夏月,通常不会发生在春、秋、冬三时。

(5)百病皆起于风:言主要之外因也。起决定作用者必为内因。如正气内存,则风亦无隙可入,故养生首重预防。风为阳邪,其性变化无常,成为人体致病的首要外因。然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内在的正气。如果正气内存,则风亦无隙可入。养生首重预防。

(6)水旺于冬,而冬日之湿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他时则易感矣:水旺于冬月,但是冬月水湿之气不容易侵入人体,这是因为冬令为闭藏,外来的水邪不容易进入;如果是其它季节,那么水邪就比较容易侵入人体。他时则易感矣:格物致知入微,岂一般后人所能知?

(7)二症均不传经,皆非伤寒也:伤寒与类伤寒的区别在于是否传经。伤寒必然传经;类伤寒非伤寒,即冬令以外三时感受一般寒邪也。

(8)寒感于冬,则寒必变热;热变于冬,则热即为寒:寒邪在冬月侵害人体,因为体表有太阳的卫外作用,人体必然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发热的症状出现在冬月,这种热气也是由寒气引发的。

(9)热病传经,乃伤寒之类也,非正伤寒也:发热之类的病证出现传经的情况,属于“类伤寒”,而不是正伤寒。

(10)类宜辩而正不必辩也,知类即知正矣:类伤寒应当分辨清楚,而正伤寒不必分辨,因为知道了类伤寒,正伤寒也就清楚了。

【白话】

雷公请问岐伯说:“伤寒的病症很多,可以详细论述吗?”

岐伯说:“伤寒有六种,除非冬天受到寒气的伤害,都不能称为伤寒”。

雷公问:“请说明其中的差异”。

岐伯说:“有中风,有中暑,有中热,有中寒,有中湿,有中疫,这些病都与伤寒有差别。伤寒,是指在冬天的月份感受了寒邪,侵入营卫,由腑传到藏”。

雷公问:“暑热的病症在夏天发生,不会在其它三个季节发生,似乎不是伤寒了。风、寒、湿、疫大多数在冬天发生,为什么不是伤寒呢?”

岐伯说:“百病的起因都是风。四时之风,经常直接侵入脏腑,不象传经的寒气,由浅深入。寒气伤害人体,自然发生在严寒的季节,不是由营血和卫气直接进入脏腑。不从皮肤逐渐进入,就不是传经的伤寒。水旺于冬天,然而冬天的湿气反而不会深入,因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其它季节就容易感染了。疫病的传播不受地方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能被疫病感染,而冬天疫病常常比较少。这两种病症都不会传经,都不是伤寒”。

雷公问:“寒热的性质不相同,为什么热病也称为伤寒呢?”

岐伯说:“寒气在冬天感染,那么寒气必然会变成热症;热症发生在冬天,热症也是寒气引发的。因此,春、夏、秋三时的热病不能称为寒,冬天的热病不能称为热,所以春、夏、秋三时的热病不传经,而冬天的热病必然会传经”。

雷公问:“热病传经,属于伤寒之类,不是正伤寒。然而,天师在写作《素问》时,有热病传经的篇章,而伤寒反而没有,为什么?”

岐伯说:“类伤寒应当分辨清楚,而正伤寒不必分辨,知道了类伤寒,正伤寒也就清楚了”。

雷公说:“好”。

陈士铎说:伤寒必然会传经,而且必定在严寒的时节。不是冬天的伤寒,都不能称为伤寒。辩得明确,说得清楚。

【笔者按】

外经的微言大义就是外言医而内言道,正看治病,逆看修真,这一篇固然可以作为医学之标范以观病,更可以作为道学以言丹。

后世传丹道之学者,总爱拘泥于前面传经的时间限制,按火候讲什么正子时,活子时,什么子、午、卯、酉,进火退符,沐浴封炉,采药入鼎,凡是讲得太死板的人,大多不是实修者,只是在丹经上转字眼。而实修有成者,大多数人都知道,以上名词只是表象的,而实际炼过程中,往往没有分得那么清楚,规定得那么死的。

这一章伤寒异同,外讲四时之伤寒,唯冬令为正,只唯风为使。其实逆转来看,风即是内修之呼吸,寒即是所得之真元。不须三年并九载,一时辰内结丹成。活子时无时不在,四季只在一时辰内。知此修炼,方不迷矣!

诗云:人言病理论伤寒,我道颠翻是大丹。再拜岐黄心感念,多情圣祖用情难。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之七十《伤寒同异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伤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岐伯曰:伤寒有六,非冬伤于寒者,举不得谓伤寒也。雷公曰:请言其异。岐伯曰...

  • 《黄帝外经》之六十九《伤寒知变篇》

    雷公问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何以头项痛,腰脊强也?岐伯曰:巨阳者,足太阳也。其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

  • 《口耳相传的精髓》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失传的《皇帝外经》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黄帝外经》——救母篇第六

    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岐伯曰:天癸水,任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

  • 《黄帝外经》之十九篇《包络配腑篇》

    天老问于岐伯曰:天有六气,化生地之五行,地有五行,化生人之五脏。有五脏之阴,即宜有五腑之阳矣,何以脏止五,腑...

  • 《黄帝外经》之七十九《真假疑似篇》

    雷公问曰:病有真假,公言之矣。真中之假,假中之真,未言也。岐伯曰:寒热虚实尽之。雷公曰:寒热若何?岐伯曰:寒乃假寒...

  • 《黄帝外经》之五十九《冬夏火热篇》

    胡孔甲问于岐伯曰:冬令严冷凛冽之气,逼人肌肤,人宜畏寒,反生热症,何也?岐伯曰:外寒则内益热也。胡孔甲曰:外寒内热...

  • 《黄帝外经》之六十八《异传篇》

    雷公问曰:各脏腑之病皆有死期,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有四五日死者,有五六日至十余日死者,可晰言之乎?岐伯曰:...

  • 《皇帝内经》一

    《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黄帝为名? 在汉代,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伤寒同异篇第六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tn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