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我总是容易和很多人一样,兴冲冲开始,一肚子的鸡血,然后不知道会坚持多少天,也不知道最后会怎样结束这段旅程。
之前有读书打卡分享,后来分享了几天,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再继续进行分享,虽然在线下一直有在读书,但是并没有分享出来。
今天不写文,只分享:
01
卢思浩2010年在日记里写下: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我很认同这句话也很理解这种差距带来的焦虑,之前的文章里我写过一个1998年的女孩儿办了一个相对成功的公众号,今年也在计划自己的新书出版,虽然还未过稿,但是有出版社编辑的指导,相信她的书也很快就会面世了。
说到这里,我挺惭愧的,大学的时候说出书,后来也有次机会可以去这样做,但当时自己感觉时候未到,就被错过了,而现在,自己将文字搁置了几年,想重新再捡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了。
你呢?是否会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而感到焦虑和压力吗?

02
李尚龙说:渡过生存期,才能谈梦想。
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生存好像被分成很多种:不缺吃少穿、有房、有房有车、有农村户口有地、有资产……等,所谓的生存期,其实跟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无关,只要可以生下来活下去,就可以。
所以,如果你还有梦想,别说经济不允许,别说精力不允许,因为只要是你想做的,你总会想尽办法去做,而你不想做的,就算万事俱备,你也未必迈得出第一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也许你该想想:梦想是什么!

03
青春里应该吃的苦,其实一次也逃不掉。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拼爹,现在的爹都想成为富一代。
今天六一朋友圈的一个朋友送给孩子一对金手镯,一个朋友送给孩子一套房和两万现金……大家都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送给孩子,于是,我在想:送给孩子什么好呢?
金钱?物质?思想?
我朋友圈里还有一位今年37岁的爸爸,每天会通过公众号记录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点滴,以及作为一位父亲面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的反思与思考,而我作为旁观者,看到里面更多的是他作为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也许,那些青春里应该吃的苦,都在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上吧。

如果你也喜欢文字,并且乐意分享你的故事,欢迎关注白菜姑娘,我们一起学习、交流、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