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不小心看了作家姚鄂梅的一些作品介绍和创作访谈录,看完之后感觉60年代的作家太不容易了,她们的写作功底非常扎实但是基本上没有赚到什么钱。严肃文学已经成了少数人的精神家园,和普罗大众隔着很远的距离。
他们的作品里总是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精神和物质必须割裂开来”的精神气。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人似乎总以“追求精神食量”为荣耀,羞于谈钱耻于谋利。
她在自己的小说里就写了这样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文学梦”苦苦挣扎,甚至有人放弃工作,放弃世俗享乐,再穷再苦也要坚持写小说写诗歌。
如果现在的写作者还继承这样的理念,践行这样的“创作观”,文学梦就是一个噩梦。我们要尽可能向亦舒、金庸这样的写作者学习,一边写出受欢迎的通俗作品一边获得丰厚回报。
写字卖钱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每个人都要量力而行。
这些天我在工作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有点自暴自弃了一心想逃避。逃离本职工作当然很容易,可是下一站要去哪里呢?只能是退回一个人的世界,越来越固步自封了。
想要从头开始学习写作,试图从写作这个江湖闯出一条路来,简直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了。如果一意孤行,很大概率会成为姚鄂梅笔下那些饱受“文学之苦”的失意文人。
凤茕子写了一个故事,说自己的一个朋友受邀给一个企业家写传记,事先约定写15万字稿酬5万,结果稿子写完后不符合金主预期这个作者只拿到了几千元的预付金。留言区有人问,15万字才得5万元报酬,是不是太低廉了?
现实情况是,15万字稿酬5万元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大量写作者压根儿就达不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哼哧哼哧写了100多万字了,自认为还没有摸到“码字赚钱”这扇门的边边框框。
演员张颂文说自己毕业后几年曾经遭遇几百次拒绝,很难争取到演戏的机会。赚钱相对容易的演艺圈尚且如此残酷,写作圈谋生就更加不易了。
这些天我想过很多次,真的不想上班了好想辞职啊我实在不适合这份工作啊,那些攀高踩低的人最舒服啊,为何我自己这么笨啊……
一切的一切,也只能想想而已,没有工作支撑生存的话,难道要喝西北风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