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但是多年下来,还是在原来的位置停止不前。
大家一定看过这个公式吧?1.01的365次等于37.28。当时我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也是相当的震撼。但是这么年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一直在努力,也没有取得我所预想的结果。难道这个公式,不适用于普通大众吗?
古典老师在书中给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底。首先这是一个复利算式,满足复利的两个条件:第一,每天的收入要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第二步,是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就意味着,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而且还不能忘记。
我们现在看看常人是如何学习的。
上班之后,先打开电脑,一则花边新闻弹出,点开看了下,虽然嘴里骂着无聊,正准备关上,又看到一条养生消息:治疗头屑好方法!心想最近刚好头屑多,好烦人。于是又打开看了几分钟,然后关上网页回复邮件。一切搞定,刚准备打开书看会,领导来电话,要求马上到办公室去一趟。从领导办公室领上任务马上开启工作模式。
终于到下班时间,回家路上掏出手机看看有什么消息,看到令人心动的的消息收藏在文件夹里,可是自从收藏后再也没打开过。即使有绝佳想法也马上一闪而过,积累问题,就像散落在大脑中的一个个概念,无法连接在一起,互相不起作用。知识无体系化,一年下来即使有长进,也只是一点点。
再看看精英们是如何学习的。
俞敏洪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忘抽出整块时间阅读。出差、旅游途中他利用碎片时间记录阅读感悟。
黄征宇为了解决心中困惑,用一年时间,行走十万公里,到世界各地拜访各界精英,学习中认真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琢磨其中的原理,并且及时整理,输出笔记。
不但如此,他还参加了大头脑联盟,与他们一起交流,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的视野,彻底改变了思维方法。
古典老师为了写这本书,先列出话题下所有内容,然后找到每个概念的最原始出处,为了获得更多写作灵感,成立了思考网络群,每天晚上一小时高频次的沟通增加了知识跃迁的速度。
他们不但是知识整合者也是联机学习者。
李小龙是中国武术界的华人巨星,更是功夫高手,他对武术界的影响绝不亚于泰森对于拳坛的影响。
其实他刚到美国时才19岁,而且只学过几年的咏春拳,也不是最杰出的,为了生存,他收了两名学生,一个练习柔道,一个练习空手道,他不仅教授功夫,还教授课堂上刚学的哲学和心理学。他也经常从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然后又分享给更多的弟子。他这种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的思想使他快速的成长为一名武术高手。
沿着他们学习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身上几个特点:
1 他们是终身提问者,以问题为导向,快速学习能解决当下问题的知识,并且把所学应用到解决方案中,加快知识迭代。
2 他们是跨领域的整合者,古典老师曾经是新东方的英语讲师,也是人生规划师,目前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3 他们都有一套知识IPO系统。
德鲁克是美国总统顾问,为很多企业做过咨询,也是众多商业领导者的导师,他有一个爱好,每隔三年就选择一个领域深度学习,觉得学的差不多了,就换一个领域,这些领域在外人看来不务正业,但是当他带着上一个领域的知识,进入下一个领域时,这些知识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复杂系统。
强烈的求知欲,联机学习是他们取得快速发展的秘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