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经济基础再有上层建筑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有了这么多好的方案,为什么我们现在不采用?
原因很简单也很无奈:没钱。
我们必须知道,任何行为都不是理所应当的,需要相应的投入。同时,人们本质上也是趋利避害的,因此必须要有所产出。
然而,现阶段,大部分环保策略投入相当地高。修建一座大型太阳能电站或者水电站的投资动辄上百亿美元,除了一些国家和垄断企业以外基本没有人承受得起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更是惨不忍睹——以代替柴油的生物质燃料为例,其价格与柴油相差无几但热值仅有柴油的75%左右;即便大规模生产,想要满足产能所需要的价格和用量也会高于大部分人——不论是汽车车主还是需要柴油作为燃料的工业部门[22]——的承受能力。而随着油价的持续下跌,回收塑料的利润也已大不如前,更不要说由此带来的其他环境问题。回收稀有金属倒是一个足以发家致富的好点子,但开发替代技术的产业正如日中天。除此之外,很多工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保证产量和产品质量必须选择比较不低碳的方式例如耗能大户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如果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绝对入不敷出甚至连保证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都有困难。至少可以说,从工业角度来看,大部分环保的生产方式性价比不足以让人们采用如是的方法。
而对于交通运输业和农业而言,由于二者都仰仗工业的生产能力,经上文论述不难发现,由于低碳生产方式未必足以支撑相应的产能需要,因此一旦采用了更为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应的产能也必定下滑。没有人希望因为拖拉机/收割机没有足够的燃油或者农药化肥产量不足而带来相应的农业减产;也没有人希望因为没有足够的能源支撑繁荣的交通运输业导致人类社会的停机甚至崩溃。由此可见,在这些产业之中低碳的生产方式是不符合生产力需要的。
以上这些都说明,在现有的阶段,使用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带来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果还记得我在《也谈环保主义》中的聊过的话题的话就会知道:
一切人类的行为都必须为人类的目标服务,那就是让人类活得更好!
换一个说法,任何行为都必须也只能建立在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由此可推知:现阶段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无法被采用的。套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人说:“如果从底层开始对这个问题给予重视,上层也会开始重视的。因此我们的一切环保行为都应该从底层入手。”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是人类的群体政策并非为底层决定;或者说,上层建筑——社会主流价值观、权力机关意志——才是人类的群体意志的根本体现。众所周知,制度也好观念也罢,都是上层建筑;根据最大多数人幸福原则(参见《真假对错》),制度和观念是与最大多数人利益挂钩的;正是生产力基础决定了制度、观念及其与既得利益阶层、最大多数人的关系;反之,如果制度、观念超越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上限,就可能妨碍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甚至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来自人类群体意志的阻挠。由此也很容易推知:只要一个制度、观念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反对,那么就意味着这一制度、观念基本符合当前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要求。进一步可推知:那些被大多数人反对或者不被权力集团采纳的方案大概率是不符合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要求的(权力机关通过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来保证自身权力的存在)。
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多少地方人均寿命短于30岁、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生死线上挣扎,相信大家对于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多低下就有了大概的印象了。
更麻烦的一件事是,由于人类本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人类必然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也就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会流向能带来最大利润的行业或地区。”(亚当·斯密)。换言之,人类不会去做那些完全没有好处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或许是对的。反观现有的技术,由于传统的能源动力以及生产方式在成本和效率上依然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而上文也提到很多新的工艺效率并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不会带来足够多的利润,再联想到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需要付出的投入和我们现在尚不够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不是不“成熟”、不想低碳,而是客观条件真的不允许啊!
由此可见,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非但不能让经济发展减速,我们反而要更好地发展经济。只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让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低碳方案的实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能。
我们不是不作为。我们所有人都在有所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攻关只为了开发出更好的技术更高效的工艺;政治家和企业家们也已经在这些方面投入了数不尽的资源;更有无数梦想家们四处奔走呼告……然而和过去千百年的积重难返比起来,我们现在的客观条件真的不足以支持我们达成那个对抗全球变暖的目标;就算达成了,代价很可能也会十分惨重。
我们需要物质资源,没有物质资源没办法推广环保的技术;
我们需要时间,新工艺从立项到真正投产有时甚至会花费半个世纪之久;
我们需要信任,如果人民不相信这样真的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不这样他们过不好,那么不管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做多少都是徒劳无功;
我们需要长远的规划、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更好的制度和观念……
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益,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子孙后代真的能看到那个光明的未来。客观条件如此恶劣,可以说,尽管和我们需要达成的客观条件相比,我们的力量依旧微不足道,但作为人类,我们已经尽力了。
我们当然可以要求大部分人放弃经济发展来换取碳排放的降低,可这治标不治本;没有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永远找不到能够从根本上破解环境问题的钥匙,总有一天减少的碳排放依然会回来。
我们当然可以要求个人和企业停止追求利益不计成本地使用低碳的技术,但现阶段低碳也意味着低效,低效就意味着人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只会迫使人们放弃使用这种技术的打算,还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我们当然可以牺牲所有人的美好生活甚至很多人的生存权利来换取那个低碳的未来,可这不符合人类的根本目的和基本信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作为个体的人类的生存、作为种群的人类的繁衍和作为文明的人类的延续;抛开这一基础谈未来,舍本逐末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