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腾讯传》

作者: 林木Join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19:47 被阅读4次

每一个成长起来的巨头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假想敌不止于其他挑战公司,还有刀尖上的政策、变动的市场、背叛的合作伙伴,甚至快速增长的用户和阻碍协同的大公司病。互联网公司是一种全新的流变状态,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就是“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而这些混乱让整个人类社会变成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腾讯传》中的那些故事

1.马化腾在大学生活中没有参加任何学生干部工作,也没竞选过任何协会职务,他的大学生涯在一款“股票分析行情”的软件交易中结束了,卖出了相当于大学生毕业3年的薪水。

2.马化腾在寻呼服务企业做了5年,见证了它兴衰的全过程,马化腾做到了主管,在上面有执行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副总裁、总监、高级经理、经理和高级主管。

3.马在惠多网上耗费5万元创建了深圳站,从700买望远镜到5w建基站,他骨子里有种敢于舍得并冒险投入的决绝禀赋。

4.1998-1999年的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这代企业家完全不同于草根创业一代,身处于信息产业之中,带着风险投资,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格局。

5.腾讯的第一个产品是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尽管做了很多创新,但是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任何创新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是没有意义的。

6.刚刚创业的腾讯,也是兵分两路进行创业,一个是可以赚钱的网络寻呼系统,另一个是OICQ。而OICQ又是以兼职身份开发出来的。

7.通过用户资料存在客户端、缩小下载体积等使OICQ用户迅速增加,已经无法养活起这个庞然大物。最终风险投资IDG和盈科救了qq一命。但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两者都想着要退出,这时候MIH的网大为以6000万美元成为腾讯第二大股东。互联网寒冬快结束。腾讯挣扎着迈过了生死线。

8.移动梦网是QQ的拯救者,使得腾讯首次转亏为盈,通过qq发送的短信占“梦网”的70%,梦网拯救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腾讯也开始第一次进行构架调整:公司呗分为三大线,市场部门、研发部门、职能部门。

9.QQ在寻找收费模式上走过很多弯路,收费QQ和靓号一度把腾讯推上风口浪尖。直到sayclub.com给了腾讯灵感,做出QQ秀,使得腾讯真正开始围绕用户情感提供服务而不只是即时通讯。

10.QQ秀产生收益虽只有梦网1/8,但带来的想象力和改变却要大得多。

改变1:与工程师文化相交融的产品经理制。谁提出,谁执行,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无意中造就了“赛马机制”。
改变2:以Q币为流通主题的支付体系。这让盈利有了多种可能性
改变3:以特权和等级制为特色的会员服务体系。这是社区和社交的产物。

11.进军网游和新闻网站,马化腾都是历经险阻说服其他合伙人才得以实施,《凯旋》游戏惨败,新闻成功充分彰显流量的价值。

12.上市选择纳斯达克还是香港?原因有四:

①商业模式在北美找不到可类比标杆。美国人相信布罗代尔所谓的美国时间,即全世界的创新无非都是对美国创新的一种回应。
②香港更接近本土市场和股民。
③有可能回归中国市场。
④承诺给员工对应的期权。这在美国会被看作降低利润的不恰当行为。

13.2004年腾讯上市,同期梦网政策性整改,信产部明文规定除国企外任何人不得从事通话业务,国有运营商通过自我阉割方式去除掉了创新动力,也使得整个互联网利润拦腰折断;各类公司相继推出即时通讯软件200+个,对QQ形成围剿。

14.2006年被移动驱逐之后,移动QQ被迫和飞信进行合并,面对多方夹击,被迫推出超级QQ和手机QQ两大产品,由此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

15.2006年腾讯提出新战略一站式在线生活,进行组织构架的第二次调整,这次调整事业部形成,各个事业部以产品为单位,专案开发,分工运营,从此腾讯“一分为多”。组织构架类似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事业群的负责人被授予最大的权限,但其命脉始终由最高层控制。

16.战胜MSN

MSN在商务人士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对抗MSN,腾讯收购张小龙Foxmail进攻商务市场。MSN推出的种种进攻策略都因为其跨国公司病而失败,同时还为腾讯输送一大批国际人才。正如马化腾提出的,即时通讯的三个阶段:由技术驱动模式向应用驱动,再向服务和用户驱动的模式转变。这场战役中马化腾早早就看清楚未来的路。

正如汤因比所揭示:高级别的文明体从来都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

17.QQ空间遇到51劲敌,后者在毫无资源的情况下,全面拷贝qq空间,并且各方面数据仅次于qq空间。qq团队与51争夺每一个网吧,最终获得胜利。

18.腾讯和Facebook的五点不同导致开放与封闭基因不同

①Facebook是由下向上进攻MySpace时候实施开放战略;而腾讯自2006之后就成为用户量最大、既有秩序最大的受益者。
②Facebook关系链是公开的,是社区型社交;而腾讯是即时通讯起家,关系链相对封闭,QQ空间也建立在熟人私密互动上。
③Facebook本身只有平台,而腾讯则是“平台+产品”,就算开放,也会面临裁判与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尴尬局面。
④Facebook盈利在于从信息量中的广告,第三方应用收益占比非常低;而腾讯收入主要来源于虚拟服务和网游。
⑤Facebook全球化模式,受意识形态影响,而中国向来是一个孤岛型市场,外来进入困难,腾讯出去也困难。

19.QQ农场的火爆迅速挤爆了服务器,入口级别的农场对腾讯全线38个产品应用进行了支持,获得了合作文化奖,为后来的开放平台打下基础。

20.腾讯对抗联众,腾讯用户急剧增长时段联众用户并没有明显下跌,但最终联众的市场份额被腾讯挤占。联众不是死于被模仿,而是死于没有应对没有创新。马化腾表示:我不盲目创新,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超越。

21.社交广告逆袭

腾讯去低幼化战略事实上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

①广告MIND(Measurability、Interactive Experiencr、Navigation、Differentiation)从效果、互动、导航及差异化四个方面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广告投放逻辑和评价标准,这套系统被称为“数字媒体触点解决方案”使得腾讯成为国内数字营销标准和规则的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

【互联网将改变围绕单纯外向的传播系统为互动系统,顾客不再是传播的目标,而是与营销人员或信息传播人员处于同等地位,消费者不再是企业的说服对象,而是企业聆听和响应的对象】

②广点通提出了区别“门户广告”(通过广告曝光数量衡量)和“搜索广告”(精准营销)的“效果广告”,广告商在投放中从购买时间到效果购买的升级,更强调凭借广告产生的效果而计算的广告费用。

22.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中预见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特征,他称之为“流变”:网络经济从改变进入流变状态,流变推翻既有事物,为更多创新的诞生提供温床,这种动态或许被看作“复合再生”,它源于混乱的边缘。

腾讯的创新并非来自于实验室或者既定的战略,而是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在腾讯内部提现就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23.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腾讯那么多产品,马化腾是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他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特殊:

①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如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产品经理能坚持使用三个月,一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而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口碑”点。
②经常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用户的声音和反馈。
腾讯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研,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体验。

24.马化腾的产品观

①产品的核心能力是要能帮助到用户,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大量技术背景支持的,好的产品交到一个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手上。
②个性化服务才能取得口碑,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核心能获得口碑的战略点,而做口碑就需要格外关注高端用户而不是小白用户。
③产品经理需要把自己当做最挑剔的用户,开发人员需要用心思考,而不是流水线办事的态度。很多需求都很好,当你做出来用户都说好,但未必能说出哪里好。

25.3Q大战

在互联网世界里,似乎存在三种真实:事实真实、逻辑真实和情绪真实。在社交化网络中,一种被煽动起来的情绪可能以病毒传播般的速度被广泛地传染,它将自我生成和复制,进而独立构成“事实”和“逻辑”本身。

26.在3Q大战之后,腾讯便开始进入开放

马化腾提出“马八条”,作为开放的纲领。

①客户端不再重要,QQ仅仅是一个渠道,单单靠渠道去轻松接触用户的故事将不会长久存在。
②唯有稀缺性可以打败免费。制造稀缺性的方法:长期大量的品牌投资、营造独特的体验、塑造明星。
腾讯开放能力的核心在于资本和流量。

27.有人说微信的成功是积木式的拼接成功,而张小龙认为在某一场景下的用户体验才是一款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28.张小龙对产品经理的解读:

①敏锐感知潮流变化。互联网产品已经从相对匮乏进入相对富足时代,产品经理若是沉迷于新鲜玩意中,就很可能会错失人群真实的需求。
②海量的实践。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合产品实践。
③拥有合适的方法论和素养,更需要有自己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唯有这样才会足够偏执,清楚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29.微信于腾讯来讲

①成为一个新的桌面系统,构建了一个内生闭环式的社交商业生态链。
②用户为社会主流人群,让腾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器型超级企业。
③抢到一张移动互联网的站票。互联网进入以腾讯和阿里为主导的G2时代。

30.自从QQ打败MSN后,用户覆盖了全年龄段。微信的出现让整个互联网用户分流,让QQ的用户特征再次彰显:年轻。QQ定位娱乐社交,更多以娱乐内容和场景化通讯,使得QQ的玩法更加清晰。

31.2015年马化腾表明,未来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和内容。构建以明星IP为轴心的粉丝经济。“泛娱乐”成为马化腾提倡的“互联网+”和“腾讯只做连接器和内容”战略最积极的实验者,长远看来,它可能成为腾讯业务系统内的文化增长极。

32.2012年马化腾与凯文凯利探讨企业管理的失控,在马看来,比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力的丧失更可怕的是,公司自我生长、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

33.2012腾讯将原有的业务系统制升级为事业群制,将原属MIG的手机QQ、手机QQ空间、手机阅读、手机音乐等业务剥离,MIG元气搭上。但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手机管家、手机QQ浏览器、应用宝三大产品同时超过竞争对手,成为细分行业第一。浏览器是继微信、QQ之后第三大移动互联网产品。

34.中美两国的互联网赛跑到此时,似乎已经处于纬度近似,却各自独立的状态下。国家竞争、政治体制及文化隔膜,如三道鸿沟始终无法汇流,而在商业模式上,则呈现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象:美国开始学习中国公司某些做法,而中国公司则向更陌生的领域狂奔。美国人发明推动进步的技术,而中国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

35.马化腾很感慨的讲过一段话: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者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相关文章

  • 再读《腾讯传》

    每一个成长起来的巨头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假想敌不止于其他挑战公司,还有刀尖上的政策、变动的市场、背叛的合作伙伴,...

  • 已读书单

    先写已读书单 《腾讯传》 《非暴力沟通》 《腾讯产品法》 《如何高效阅读》 -第二遍,再读 《乔布斯传》

  • 腾讯传

    腾讯时刻 qq 互联网社交,找到安心立命 在线生活,进军任何赚钱的行业。 三宗罪 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 以天下...

  • 腾讯传

    标签: 读书 如果本书的作者不是吴晓波,我想我是不会去看的。不可否认,这本书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出来的,带有...

  • 《腾讯传》

    一、腾讯是如何通过QQ发展起来的? 1998到1999年,是全球互联网企业崭露头角的两年,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还...

  • 《腾讯传》

    作为90后的一代,QQ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带着我们进入浩瀚无边的互联网世界。 曾经因为拥有一个QQ号而在人前炫耀,现...

  • 腾讯传

    在互联网行业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任何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

  • 腾讯传

    最近拜读了吴晓波先生写的著作《腾讯传》,爱不释手之余,做一些总结和观后感。 腾讯缘何成功?为何成功的是腾讯?而不是...

  • 腾讯传

    《腾讯传》作者:吴晓波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页数:338 此书之前,腾讯于我是一个靠山寨发家的公司;此书之后,腾讯...

  • 《腾讯传》

    一直只知道腾讯是成功的大公司可是看了«腾讯传»才明白成功的人是相似的。马化腾,丁磊,马云,张朝阳等人开始创立自己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腾讯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z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