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解|学可至圣人

作者: 忘機廬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20:38 被阅读0次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论语》是一部语录,记载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和弟子们的日常对话。

    《論語》

    为何日常的对话有人郑而重之地记下来,还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一部人人必读书呢?

    因为《论语》日常却不平常。它不是道理的说教,而是一位先生和一群弟子,在人伦日用中克己体察、切磋琢磨,留下的活泼泼的人生哲学,是孔子和孔门弟子人生智慧的结晶。它不随时间的流转而有隔阂,数千年后的我们读之,一如亲见孔子,亦能与我们的生命相感通。

    《论语》由孔门弟子编纂而成。它在编排次序上也是有一番深意在其中的。

    首篇《学而》,首章讲学习。不管是文章也好,书也好,开头很重要,是中心主旨所在。若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大家或者会说“仁”,或者说“忠恕”等等,大概没有人会说是“学习”。那为什么《论语》要把学习放在首章呢?这其中有深意。

    孔门弟子对孔子评价很高,宰我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尧舜是孔子非常推崇的圣王,宰我说孔子比尧舜还高出许多;子贡说“夫子既圣矣”,孔子是圣人啊;有若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自宇宙有人以来,没有比孔子更高的。

    孔子怎么看待自己呢?他讲“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称我为圣人我不敢当,但我有两种品质,我学习不会感到厌倦,我教学不会感到疲倦。又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十家的小邑,其中必有像我这般资质忠信的人,但不能像我这般好学呀!孔子是被称为生而知之的圣人。孔子很谦虚,从不以圣人自居,但他一直强调的是我“好学”,我“学而不倦”。

    世间不乏天资聪颖的人,但为什么许多后来却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呢?因为不学。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讲有个叫方仲永的人,才五岁,就能写诗,乡人奇之,对他父亲稍加礼敬,有时还给他一些钱,他父亲贪图小利,天天带着小仲永拜谒乡人,不让他学习,方仲永长大后便泯然众人矣。王安石不禁感叹,像方仲永这样天资聪颖的人,不学习最后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资质一般的人还不学习,那就不仅仅是个普通人了。意思是连普通人都不如。

    而有些资质一般的人,靠着勤学却做到了出类拔萃。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某天有个小偷进了他房间,恰巧他进来,小偷就躲在房梁上,曾国藩在那背书,一篇文章半天背不下来,小偷等的没耐心了,跳下来,说你那么笨,还读什么书,我都背会了,把书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而这样一个笨小孩,后来却成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政界、学界众多人物推崇的人物。梁启超评价他:“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直可媲美王阳明。曾国藩从一个笨小孩成长为一代圣贤,靠的正是勤学。

    孔子但称自己好学,孔门弟子把讨论学习的内容放在《论语》开篇,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是第一义的,无论是仁啊,忠恕啊,都要通过后天学习拥有。更揭示了一条康庄大道:圣可学而至,人皆可以为尧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心解|学可至圣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a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