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对保险很不屑一顾的我,最终也踏上了买保险的路。好多人问我为什么要买保险,为什么要去香港买保险。我思考了下,原因有四:
1.目前收入不丰,但及时行乐的指导思想下花钱如流水,必须要把钱存住,给未来一点保障。比起银行理财和定期存款,强制储蓄的力度更大一些,而且保险年限越长,复利利率越高,在存够十几二十年之后才会达到自己预期的收益率,所以不会轻易产生去动这笔钱的心思。
2.选择在香港而非内地买,因为对比了与内地保险之间的差异,储蓄险香港的收益率高出许多。
3.未来的趋势下,人民币兑美元是贬值还是升值还未可知,但资产配置多元化总是没错的。
4.很多人劝我,保险应该先意外再重疾再储蓄,然而我最终执拗地只选择了储蓄,考虑到赔付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麻烦,也考虑到自身的身体条件,我放弃了重疾。毕竟,开心最重要。
我购买的是保诚储蓄险,对此写几点注意事项:
1.如果受保人是未成年人,保诚公司默认受益人就是投保人,哪怕写了其他人也是无效的,只有在受保人成年后才可以更改,所以希望谁是受益人,就得谁去签保单。
2.目前对外汇管制非常严格,据说过关时只允许带5000美金,但本人过关时并没有检查现金携带金额。但为保险起见,最好不要超过规定限额。
3.交保费时可以用美金或者港币,两币种按固定汇率7.8结算。如果保费金额较大,可事先询问保险公司当时的结算汇率,并计算按美金还是用港币交纳比较省,再去购汇。
4.交保费时可刷信用卡,但一张信用卡只能刷38000港币,如果想用信用卡交保费,就提前多办几张。
5.保费可以不在当天全部交齐,但需在签单一周内到账。所以可以回来后再转账,但异地汇款不能实时到账,而且汇款手续费也是一顿饭钱,最好能在香港签单时交齐。
6.除首年外,其余保费可通过关联投保人的香港银行账户自动扣款,此账户也是日后赔付保额相关账户。开户情况可以有两种,一是在当地工行开一个可以在香港使用的工银亚洲的账户,目前开户条件是50万存3年或者10万存5年,此款可以购买理财或者定期,开户时间大概需要两三个月;二是在香港开户,一般需要提前预约,并存一定金额的现金,有些银行不能在办卡当日拿到卡,各银行要求不等。南洋银行和渣打银行可马上拿到卡,南洋银行需要预存一万港币。
7.带点现金。在瑞安这种小地方都习惯了支付宝走天下,然而到了香港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方便快捷,马爸爸的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虽然酒店和保险公司和银行都很近,却免不了要用到现金,比如吃饭坐车。带了一张三年前用过的过期的八达通,途中遭遇到上了公交车却无法支付车费的窘境,也很豪气地拿着毛爷爷当港币去买早餐。所以千万不用以为自己不去其他地方就误以为自己不需要花钱,出门在外还是带点钱比较稳妥。
8.如果是坐高铁从香港回来,千万千万提前到高铁站,不管你够不够时间安检出关,工作人员都会认真核对你的车次,如果没有提前一个小时,是不允许你进安检口的!我们就这样被拦在了门外,差点赶不上从深圳中转回家的车。
之所以说差点,是因为我们被改签到了比原车次晚了45分钟的另一班从香港到深圳的车,而到深圳站的时间距离下一程的发车时间仅为三分钟,因已改签过一次而无法再次改签或购买其他车次。三分钟,中考体育800米的长跑满分成绩,要在这个时间内从原高铁中飞奔而出,迅速并正确地找到那辆高铁,且途中需要背着大包提着小包上楼下楼,并祈祷不会遇到其他任何障碍。可是,我的长跑明明一直都是不及格的成绩!然而,终于还是有惊无险,成功踏上回家的路。
如此详细地描述这段经历,是想说购买保险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些都是无经验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也没那么困难,因为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解决的。但愿往后,都能如此化险为夷。
突然又开始感慨人生,就此收笔。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