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一本新书,书名是:《现在,变现你的优势:喜欢的事,就要拿来当饭吃》,作者是日本的本田健。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时代华语,2019年12月出版。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进行阅读,是因为最近连续做了几个盖洛普的优势辅导的感悟。
在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应用优势接纳自己方面被辅导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呢有所收获,但是如何应用自己的优势去收获满意的生活,许多人似乎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多人不相信“做自己喜欢的事,赚到钱,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能够发生。很多人信奉:“工作是劳役,是为了获得另外的满足不得不做的事情。”似乎这样的工作才正常。
所以,我搜到这本书,想看看那些“做喜欢的事,赚到钱”的人是如何实现这个看起来过于美好的故事。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能读完。出乎意料,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很多的案例,或者说,没有提供完整的“实现”案例。更多的是总结性的“如何做”。
书有六章内容:
第一章先比较了 “一辈子做喜欢的事”与“一辈子做讨厌的事”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介绍了“把热爱当饭吃的人生之趣味”。这对过着普通生活的人来说是很难了解到的。
第三章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发现热爱的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如何从“普通的人生”到“把喜欢的事当饭吃的人生”的转变。
第五章讲到了“通过拜师学艺获得成功的方法”。
第六章阐述了“热爱即财富”这一观点,说明热爱不仅可以带来物质财富,还能带来精神财富。
总的来说,这本书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
1.为什么很多人不相信“做喜欢的事能赚到钱”?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思维误区,或者说是限制性信念:总觉得自己没时间、不允许自己现在做(认为只有退休后才有资格)、觉得“做喜欢的事没法养活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才能”、认为没有钱就无法实现、不知热爱之事为何物。
之所以有这些限制性的信念,可能是你的家庭、朋友、环境等造成的。但是无论怎样,你还是“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因为,活出幸福的人生,是你的责任,不是其他人的。
2.怎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呢?
可以从这些线索中找寻:仅仅去做就会感到快乐(过程就是回报)、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和幸福、自然而然就会去做(忍不住去多做,经常、随时做)、即使再活一次也还想做、即使花钱也想做、总会被周围人盛赞,建议“多去做做看”的事、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会去做的事。
具体方法是:①在童年相遇的事;②通过书本、杂志或电视节目找到;③通过别人的介绍(有人拜托你“能帮我做这件事吗?”虽然没做过,但是你做的流畅、效果好);④直觉。
4.要警惕做喜欢的事会产生的负面情绪
很多人认为做喜欢的事必然是喜悦和开心,但是实际上很多人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
①不好意思、罪恶感;父母或兄弟姐妹都没有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会觉得自己也无法自由选择并饱受这种情绪的折磨。
②孤独感,你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因为周围没有这样的人。
③对成功的恐惧。比起失败,对成功的恐惧更甚。会担心“如果成功了遭人嫉妒怎么办”“和老公还能顺利走下去吗”这样的问题。
④悲伤。悲伤也可以理解为失落感。感到失去什么东西时,就会产生这种情绪。⑤绝望感。绝望感就是丧失希望的感觉。好像有一堵高墙挡在你面前,有种身陷旋涡无法自拔的感觉。
⑥愤怒、憎恶。有的人会出现“都怪爸妈我才做不了自己最喜欢的事”等想法,觉得自己被束缚并产生愤怒、憎恶的感情。
⑦羞耻。羞于被人关注。
⑧嫉妒。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后常常会饱受嫉妒心的折磨。
⑨怀疑、不安。所有人都会有类似“可以这样做吗”“这条路可行吗”的疑问。不安和怀疑都是出于人们规避前路风险的本能。
⑩虚无感。虚无感就是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价值”。
⑪ 恐惧。走出安全区就等于面临着被老虎等猛兽袭击的危险。过于恐惧未知事物,就无法学到新东西。
⑫盲目自信。像“我真厉害”“我好受欢迎”这样的错觉,会给自己或周围的人都带来困扰。
5.让喜欢的事变成财富来源的几个阶段:
①发现才能的阶段。虽然不是很明确自己的才能,但关键是要拿出“总之要先做再说”的心态。
②开发才能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着重培养自身才能雏形的阶段。你可以先免费让朋友感受并评价一下。
③修炼的阶段。就是以自己发现的才能为基础,重新建立人生的阶段。可以归属某个团队或师从某位导师。如果这个团队或导师是一流的,那你也会朝着一流的水平发展。
④独立的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你终于要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立足了。团队中活跃的人会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工作。
⑤发挥自主性的阶段。致力于确立自身地位的阶段。通过这一关就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专业人士。
⑥创造品牌并活跃于市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开始受到业界的关注。
⑦站在行业顶端,成为领头人。你会成为业界首屈一指的人。成为业界赫赫有名的翘楚十年左右,就承担起了这个行业的责任。你开始成为业内团体的理事,负责让整个行业欣欣向荣。
未必所有人都想把七个阶段走完,但是不管如何,你都可以从现在开始,走上实现梦想的人生路上。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带着热爱工作,才能赚到满意的钱”。
与你共勉。
2021/10/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