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个时间,整理一下书柜。发现收藏的书当中,除了工具书,就是金融经济类的书,偶尔还有几本曾经认为是值得收藏的小说,其他类型的书是少之又少了。
于是上网去,把自己心中想买的书一下子加入购物车,再一一筛选后,下单,付钱,等收件。
仔细一看,才知道现在自己想看的书,与之前的书相比,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估计身边的人知道了,都会用一种看到外星人的眼光看我吧。这真不奇怪,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初那个不是嫌这书闷,嫌那书无趣,就是嫌这书不好消化,嫌那书不好记,通通都没想过要买的人,现在却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书回来。那个整天喜欢拿着个手机在网上追着那些虚幻的小说,看完一本又一本,乐不思蜀的人,现在竟然会买当初她认为是又闷又无趣的书回来看了,你说能不奇怪吗?
说来惭愧,以前曾觉得,那些描写现实生活的,当下社会背景的小说,全都太现实,不符合自己所追求的那种既浪漫又唯美最后还要是皆大欢喜结局的故事,所以一本没看过。然而现实社会当中不会出现的情节,小说里却会出现的那种书就特别爱看。也曾天真地以为,那种带点幻想味道的书,可以治愈自己那颗麻木幼稚而且还特别脆弱的内心。
于是看过很多玄幻,穿越,重生,空间,末日,霸道总裁等等不同类型的书,却独独很少看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书。也许就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情感,把感情错寄在那些让人觉得很美好,却并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当中的事情上面吧。这样,借着看书的同时,把自己当成书中角色的一员,在脑海里好好地过了一把瘾。书中的主角,那可是无所不能啊,有困难时就会有英雄出现,死了还能重生,还能穿越,是不是很厉害?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毒这么深了的。
现在想想,心中还不免嘲笑自己一把。看看这些日子买来的书,有道德经,有论语,有坛经,有唐诗三百首……说到这些也许有人会笑问:这些不都是小学生的书吗?对啊,这些是小时候学过一点,可有谁能说自己全懂了?有谁还记得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精辟吧,这道理几千年来都没变过。
把以前没看过的书找了出来,才发现有张爱玲、徐志摩、鲁迅、傅雷、老舍、严歌苓等等一众名家写的书,再加上新买来的龙应台、林清玄等人的散文集,家里的书一下子丰富了起来。特别严歌苓的小说,已经看了好几本,特现实,特有年代感,这才发现,以前的自己真是够幼稚的。
一直到了这个年纪,才认清现实,也的确是够迟了。没办法,思想觉悟的确跟不上,所以现在想办法补回来吧。
人总是会变的。站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环境也就随着内心的改变而改变了。如果在十年前,那时的自己根本无心去解读那一本本书写着满满人生阅历的书,无法融入自己的情感,也读不出当中的精华。
我想改变这个困境,努力向好的一方发展下去。当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本书应该重复读两遍或以上才能算得上是读书。”终于明白,书要慢慢读,书要慢慢品,书要看过一遍又一遍,还要一直坚持下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未来十年,把以前错过的,慢慢补回来,找对自己想要的,找回现实当中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10113/8846c9ce1e3ed26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