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里的客人聊天,因为对方是二胎宝妈,二胎刚刚幼儿园中班。我们说起孩子上幼儿园初期的适应期,以及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现在很多人的娃都是掌中宝,都倍加爱护,有时候幼儿园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反射出各种各样的现象。
其实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这个东西没什么绝对的谁对谁错,却能让人感觉舒服不舒服,尤其是对老师而言,有时素养低的家长真的很伤老师!
我听到对方吐槽一些比较敏感的家长,总是过度的关注小孩子的情况,甚至夸大和扭曲。有的人在抱怨学习吃的不好,要自己搞吃的,有的人抱怨老师不关注学生,老师会不会欺负学生等等! 这些细节都是各自家长想表达各自的爱,这无对错!但真的需要考虑这件事情对孩子起到什么影响。一些话和一些行为是不是有必要说有必要做。
学校之所以是学校,它是一个公众场所,是以集体为学习单位的地方,也是孩子拓宽认知的地方,会哭会闹是适应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家长需要有成长自己的心态。
如果家长凡事以指责,挑剔,甚至负面的心态来看待学校,那么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得到家长与学校的衔接,很多时候会被家长带偏!
有些家长回家就问孩子,学校老师有没有欺负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吃的多不多,问此类问题的家长多半都是,匮乏心态的人,总怕吃亏,殊不知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去有意识的搜索在学校里的不满不如意的情况,让孩子更多会去关注是不是吃亏,而不是在学校的快乐经历,和有同学有老师的陪伴和快乐!
最后我给对方分享一个故事,是我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家长,她是一位老师非常智慧,每次女儿回家她就问女儿几个问题,第一在学校吃了什么?培养女儿认识蔬菜和发表感受的能力,比如什么菜什么味道,为什么喜欢等等。第二,问女儿今天在学校什么事情最开心。女儿就会说和谁做了什么游戏,谁给了她吃什么零食等等,这在培养女儿回忆搜索快乐的能力,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不会影响孩子抵触去学校了。
我总说教育这个词自己是配不上,顶多算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改变。有幸自己有陪伴孩子和一同成长的机会,这也是对自己的再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