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即兴表演与商业

即兴表演与商业

作者: 季中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13:11 被阅读0次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哈希。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向即兴表演学商业》。

    书名里的这个即兴表演,指的是一种没有剧本,只有主题,靠演员自行发挥的舞台表演形式。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一家有名的即兴表演剧团“第二城”的两位高管,凯利·伦纳德,还有汤姆·约顿。这个剧团很有意思。他们不仅仅有很多线下演出,培养出了不少有名的喜剧演员,而且,他们平时还提供商业指导。

    比如,会有很多商业精英来上他们的即兴表演培训。这些精英来学即兴表演,不是想干这一行,而是想用这些技巧来辅助自己工作,比如做团队管理、跟客户交流,等等。而且,这家剧团还会给一些商业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帮他们做合规培训,策划推广活动,或者解决一些特定的困难。甚至,来找他们求助的公司里面,还有专门给企业提供咨询的机构。也就是说,这家剧团,成了这些咨询公司的咨询公司。因为这些咨询公司发现,他们在跟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难题,而如果能掌握一些即兴表演的技巧,也能帮他们更好地开展业务。

    那么,为什么即兴喜剧表演的技巧,能应用到商业领域,还有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呢?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总结得很精辟:优秀的即兴表演,是由创意、沟通和合作,这三大核心条件构成的,而事业上的成功也同样取决于这三个条件。这里说的事业,既包括企业的,也包括个人的。

    比如说,书里提到,《纽约时报》里面有篇文章,讲到,谷歌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注重的特质包括“随机应变”的能力,“放下权力”的意愿,乐于“创造空间让他人作出贡献”,还有具备“能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即兴表演者必备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都是普通人可以学会的。

    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会重点为你讲述书里的一些精彩案例,还有即兴表演的重要原则。相信这些内容,能帮你提高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瞬息万变的挑战。

    第一部分

    先来说几个我在书里看到的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个参加过第二城即兴表演培训的商界人士,叫艾略特·马西,他经历过一次搞笑又尴尬的事。有一次,一家公司邀请他去做演讲。结果他到了那才发现,对方把他跟另一个人弄混了,而且大屏幕上显示出的演讲主题,他一点都不了解。那怎么办呢?马西当时看着观众们期待的目光,只好站起来,走上台去。他跟观众们说:“谁愿意告诉我,你对这个主题最不理解的地方。”

    于是,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马西就点了一个人,那个人说完之后,他接着说:“很好,这位朋友提出了问题,谁能回答?”又有几个人举手。马西请其中一个人站起来说。然后又请其他人来补充。就这样,在不断的提问、互动、补充当中,演讲就进行了下去。结束之后,观众们起立,为他热烈鼓掌。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后来,马西又收到了四份演讲邀请,都是去讲那个他一点不懂的主题的。

    后来,马西说,他用的就是即兴表演里的方法——跟观众共同创造。想要构建出良好的表演氛围,不需要你一个人死撑,你可以把现场的资源物尽其用,把观众的发言内容也变成你表演的一部分。这在商业演讲中也是适用的。

    书里还讲到了另一个学员,叫凯蒂。她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年轻有为,入选了这家公司的“高潜力高管培训计划”。这个计划持续两年,入选的人会每6个月轮换一次新岗位。所以这就需要,入选的人要能快速融入新团队,建立新人脉。但问题是,凯蒂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所以她很焦虑,感觉刚进入一个新团队,就让大家认可她、喜欢她,这太难了。

    第二城的讲师了解到这个情况,请凯蒂参加了一个叫“登场”的游戏。他们让凯蒂和半个班的学员走上舞台,排成一队,剩下的学员在台下。然后讲师说:“台上的学员请看着台下的学员,台下的学员也请看着台上的学员。”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分钟里,台上台下的同学都开始忸怩不安,有的目光闪躲,有的不好意思地笑。这个时候,讲师又下了指令:“现在,请大家数一数,我身后这块墙上,有多少块砖。”结果呢,几秒钟内,现场的不安情绪就消失了,大家都开始聚精会神地数砖。又过了半分钟,他们已经完全放松了。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想告诉学员们,消除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不再把关注点聚焦于自身,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手头的任务上。这是即兴表演者在登台前和登台后都要贯彻的一个基本心态。而对于像凯蒂这样,需要适应新团队,或者打开新局面的人来说,也是适用的。加入新的团队,就像是登上一个新的舞台,你要做的,不是去琢磨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后来,凯蒂也的确这么去做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实际上只有她自己会时刻对自己的“表现”品头论足,别人其实根本没那么在意。明白了这一点,她心里就彻底松弛了。

    通过第二城带凯蒂做的这个练习,我们其实还能看出,他们在进行即兴表演创作、做即兴表演培训,还有通过喜剧开展其他商业合作的时候,都贯彻的一个理念,那就是:只有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只有先改变他们的态度,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就是说,“注意力——态度——行为”,这是一条他们认为必须遵守的传导链。就像他们在帮凯蒂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把道理告诉她,而是让她参加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游戏,让她自己发生态度转变,然后再落到行动上。

    还有一次,一家知名的管理顾问公司,来找第二城帮忙培训自己公司里的管理顾问。培训什么呢?原来,这家公司的管理顾问,虽然,给客户提供的建议很专业,但是,态度不行,老是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给人感觉很傲慢,让客户们心里不舒服。所以,第二城的任务就是,在帮这些顾问认识到问题的同时,又不能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于是,他们编排了好几个幽默小品,来讽刺商务咨询里的典型问题。比如,他们创造了一个叫“包打断”的角色,一张嘴就滔滔不绝,只要有他在,别人就别想说出一个完整句子,或者表达一个完整意见。看完这些小品,顾问们很受触动。他们意识到,小品里演的很多情况,也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很多时候,只顾着向外输出所谓的“正确意见”,而忽视了客户的感受。于是,他们主动接受了一些提高倾听技能的培训,也学着怎么用积极的语气跟客户交流,让“忠言不逆耳”。

    还有,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第二城的主要业务,娱乐、培训和市场营销,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个时候,有企业客户找到他们,想让他们用短片的形式,给自己的公司员工做道德和合规培训。第二城突然发现,这跟他们的观念是完全吻合的。因为当时很多企业合规培训的短处是,枯燥,脱离实际,员工听完了培训也没效果。但是,如果能把那些不合规的行为拍成搞笑短视频,那就能抓住员工的注意力,而且能让他们感觉这些事“与我有关”。后来,他们基于这个道理,开发出了“真实商业短片”这个业务板块,受到了市场欢迎,在三年内拓展了超过300家企业客户。

    第二部分

    好,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这本书里的一些,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书里重点展开讲的一些,能用于商业世界的即兴表演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是的,而且”。作者说,这两个词构成了所有即兴表演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即兴表演,它没有规定的剧本,一般都是几个人搭伙,你一句我一句地,在互动里面,逐渐让这出戏丰满起来。而“是的,而且”这个原则,意思就是,当一个演员说了一句话,其他演员要先承认,或者赞同这个演员的话,然后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观点。

    比如,演员甲说:“我的天哪!我从来没见过天上有这么多星星!”演员乙就说:“可不是嘛!没想到站在月亮上看星空会这么不一样!”这两句话,就是很典型地用了“是的,而且”的思路。乙先是赞同了甲的观点,然后又加上了新的创意,告诉观众他们已经跑到月球上去了。当然,在这之后呢,甲也要根据乙给出的新信息,继续发挥创作。这样循环往复。

    但是,如果在第一个回合里,乙就否定了甲,说:“我一颗星星都没看见啊!白天哪儿来的星星!”那这就是把话题终结了,往下表演就很难了。

    总之,“是的,而且”这个原则,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接受别人的点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添加新的点子。书里告诉我们,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即兴表演,还适用于商业领域的很多场景。比如,你想改善跟别人的沟通氛围的时候,大家一起做头脑风暴、构思新点子的时候,还有推进谈判、化解冲突,或者说服他人的时候。

    这个原则的应用范围真的有这么广吗?下面,我们就详细讲一讲,在商业实践里,该怎么用这个原则。过程当中,你就会听到我们刚才讲的那些场景了。

    我们先来说“是的”,再来说“而且”。

    “是的”,不就是赞同吗?这有什么好说的呢?其实,想要说出这个“是的”,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就是你得先会倾听对方的话。不管是即兴表演,还是日常沟通中,想要完成一场有建设性的、丰富的对话,你都得理解对方的想法,这就需要做到先专注倾听。

    倾听的重要性,你肯定知道。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会倾听,但是,作者提醒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倾听,是为了真的理解别人的想法,还是为了抓住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呢?这是在一本著名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提出来的问题。他发现,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回应而倾听”,而不是“为了理解而倾听”。

    但事实上,“为了回应而倾听”并不算是真正的倾听。如果你是为了回应而倾听,那你可能刚听了一半,就在脑子里飞速规划该怎么回答或反驳。这样的话,就没法充分理解对方的话。那你的回应可能也会驴唇不对马嘴;或者是,你以为自己跟对方想法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是因为你没好好听对方讲话,理解错了。

    作者说,第二城团队跟成千上万的企业客户开展过研讨会,发现了一个现象——商界人士尤其喜欢做“回应者”,而不是“倾听者”。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会下意识地想要把控交谈的走向。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个习惯其实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你越是想要夺取掌控权,就越难赢得对方的尊重。尤其是,如果因为急于回应,搞错了重点,还可能会让自己显得像一个讲话没有分量的小丑,得不偿失。对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有同理心的倾听者,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尊重,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认真倾听之后,我们才能说出那句“是的”。不过你可能会问,难道对方说什么,我都要表示同意吗?当然不是。你可以在谈话前设定一些底线,触碰到这些底线的,就可以坚决说不。另外,“是的,而且”这个原则,最多的应用场景,是你希望跟对方有一个友好的谈话氛围、不触发对方的抵触情绪,或者你想鼓励团队成员畅所欲言、贡献新点子的时候。在这些时候,这一句“是的”,其实本质上是在提醒我们,不要下意识地把“不行”当作一个默认答复。一个参加过第二城培训的企业高管说:“‘是的,而且’原则让我明白了,虽然我不一定会喜欢每一个我听到的点子,但是起码我应该给每个点子一个让我喜欢的机会,哪怕只是喜欢它一小会儿。”

    作者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好点子最初看起来,可能没那么靠谱。比如,有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情景喜剧《宋飞正传》,最开始在剧本推销会上被电视台评价说“毫无主题可言”;《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当年曾被很多出版商拒绝;还有,“iPod之父”托尼·法戴尔,当初带着iPod的构想,吃了好几家公司的闭门羹。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事实证明,这些想法都是很有市场价值的。所以,很多时候,一些乍一看很疯狂的点子,是值得我们看上第二眼甚至第三眼的。讲一句“是的”,并不意味着你非得采纳每一个点子,而是提醒你给它们一个被采纳的机会。

    说完“是的”,我们还要在后面跟上一个“而且”。这个“而且”,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把这两个字讲出来,而是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在认同对方的点子之后,紧接着去发展这个点子。比如提供补充视角,提供进一步的细节,或者延展出一个新的方向,等等。这在头脑风暴或者讨论构思的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

    即使在应对失误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比如,有一天,你接待客户,表现不太好。事后老板问你:“损失了一个客户是吗?”那么你可以先承认,是的,然后立刻跟上说“我已经搞清楚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做了一个问题复盘,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可不可以跟您汇报一下?”这也是一种“是的,而且”的应对思路,这种思路会让你呈现出一种诚实且不消极的状态。

    还有,在需要化解难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这种“是的,而且”的思路。“是的”代表的是一种承认问题、直面挑战的态度,“而且”代表的是,在承认问题存在的基础上,去积极地谋划解决方案。丘吉尔的那句名言“绝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其实本质上也是一句“是的,而且”。

    第三部分

    好,到这里我们讲的是“是的,而且”这个即兴表演重要原则,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个,叫“共同创造,而不是一方独白”。

    在即兴表演里,这个共同创造,既是指跟表演伙伴的共同创造,也是指跟台下观众的共同创造。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跟表演伙伴的共同创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一出戏变成你自己的一方独白,或者伙伴的一方独白。

    不要变成自己的一方独白,这很好理解,就是你不能光顾着自己讲,不给对方表达的空间。而在商业领域,这同样值得注意。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死守着自己提出的点子,不喜欢别人来补充或者改变这个点子。但是,作者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讨论的目的是找到“那个”最好的点子,而不是“你”的点子。所以,很多时候,你都需要为了团队更大的利益,放弃对自己点子的掌控权。第二城的人通过观察发现,在一个团队里,越是那些顶尖的创意人才,往往越不愿意分享掌控权。第二城认为,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那些愿意放弃掌控的创意者,最后得到的成品,会比那些只愿意唱独角戏的人要好得多。所以,他们在培养即兴表演者的时候,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带一块砖来,而不是一座城堡”,意思也是,要记得共同创造,而不是一方独白。

    刚才说的是,不要让一出戏变成你自己的一方独白,反过来,同样的,也不要让它变成别人的一方独白。意思就是,不要把创作的重担都压在搭档的身上。

    比如,想象这么一场即兴表演对话。甲说:我真是好喜欢海边的夏天呀。乙说:啊,我们为什么会在这儿?甲说:你知道的呀,咱们是来晒太阳、游泳、交朋友的呀。乙说:但是我不会游泳呀。

    好吧,说到这,这场表演基本也就没法往下进行了。因为乙每次的回应,都是在回堵甲说的话,而不是在合作发展内容。他的话就像是在一场羽毛球友谊赛里,故意打个让人措手不及的扣杀,好像在说:看你怎么往下接!

    类似的场景,也可能会出现在工作场合。比如,在一场为新产品设计营销方案的头脑风暴讨论会上。甲说:各位,我们的客户推出了一款新的手工酿造啤酒,目标客户群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年轻男性。乙说:这些人真的会买这种啤酒吗?甲说:咱们要做的营销方案,就是努力促成他们购买呀。大家可以先放开了说,现在这个头脑风暴阶段,欢迎所有的点子。

    乙说:真的吗?我可只想听好点子。

    可以看到,乙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质疑、回堵、扣杀,完全破坏了自由开放的创意氛围。作者说,这本质上是因为,乙害怕自己不够有创意,提不出好点子,所以用质疑来掩饰自己的恐惧。但还是那句话,谁也没有要求你贡献一座城堡,即使你觉得自己暂时没有什么好想法,也可以在别人的想法的基础上,添好自己的那块砖,或者把问题留到提问环节集中讨论,而不是在共创阶段就下意识去否定、质疑。

    好,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跟搭档一起共同创造。共同创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跟台下观众共同创造。即兴表演者不仅要在表演时留心用户反应,还要在演出后,向观众征求建议,再根据观众的反馈对喜剧素材做调整。有的时候,一场即兴表演,在融合了观众反馈之后,就能变成一个可以反复表演的喜剧作品。

    除了表演以外,第二城还把这种思路用在了商业活动里。他们曾经帮一家卖清洁产品的公司,叫高乐士,策划了一次有意思的营销活动。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起了一场评奖活动,评什么奖呢?叫“高乐士邋遢大王奖”。他们邀请父母们拍下熊孩子们在家里制造出的各种“灾难现场”,越脏乱越好,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发给他们参加评选。最后,他们组织了一场颁奖直播,用图片、小品、独白等方式来展现大家的投稿。这场直播冲上了社交媒体热门,高乐士公司也收获了超过1.3亿次的点击量。

    第二城通过这个经历,总结出了三句经验:1.最好的素材永远来源于真实生活。2.跟用户共创的作品,往往比你自己咬烂笔头熬几个晚上写出来的东西更精彩。3.只要你欢迎观众参与,他们真的会积极回应。

    关于第三点,他们发现,这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就是神经科学中的“封闭原则”。它说的是,人脑有个特点,就是会习惯于把不完整的东西自行补充完整。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缺了一块的图片、一个缺了字的句子,我们会自动地在脑子里把它补全。而同样地,人们也会自然地愿意去参与完善一个不完善的点子,或者一份未完成的清单。这就是共同创造背后的驱动力,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我们会观察到,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顺应这种原理,更多地跟用户进行共同创作。比如,在方案或产品形成阶段就广泛采集用户意见,或者,宣传方案本身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一项共创活动里来。就拿咱们得到举例,我想起,其实从近两年开始,我们也在更多地发起“用户共创”,比如,2022年826听书节的“用户年度之选”,2023年423破万卷节的“得到年度书单”,都是邀请用户来实时投票,把得票最高的前十名形成一份书单。正在听这个音频的朋友,你可能也参与过这些投票。我们发现,这样的方式,确实要比单向的宣传输出,要更加受到大家的喜欢。

    第四部分

    好,下面,我们再来说一条即兴表演原则:“在笑声中失败,也要笑着面对失败”。

    在即兴表演、喜剧表演中,失败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嘴瓢、卡壳、冷场,有时可能是整场演出的反馈都很糟糕。所以,即兴表演者对于失败这件事,也总结出了丰富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笑声中失败,意思就是,在心态上要放轻松,不要把失败看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第二城在商业培训中,会花大量的时间,鼓励客户克服对于失败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们知道,创造力最大的敌人,就是对失败的恐惧。它会让人做事畏手畏脚,不敢迈开步子,不敢迎难而上,不敢承担更大的责任,不敢发表真实的想法。

    而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需要自己调整心态以外,外部环境的配合也很重要。作者提醒说,员工对于失败的恐惧,会耗尽公司的创新力,所以,公司管理层应该尽可能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创造环境,不要动不动就因为失误而威胁、惩罚;要鼓励员工追求独辟蹊径的新构想,让员工们知道,即使自己的点子没被采纳,也是抛出了一块重要的砖,为引出美玉作了贡献,甚至可以专门拿出奖励资金来鼓励创新。还可以主动带着员工,在笑声中调侃失败。比如,第二城曾经帮一些公司组织过内部的“吐槽大会”,把正在研发的产品摆出来,鼓励大家一起挑刺、开玩笑、提出新点子。这就是给大家指出问题、面对失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说完“在笑声中失败”,再来说说“笑着面对失败”。即兴表演者难免在台上会出错,会冷场,这个时候他们没法掩饰,也不能停止表演,他们能做的就是笑一笑,继续演下去。当然,也有一些演员不仅能笑一笑,还能调侃自己的失误、冷场,甚至能临场把它们变成一个新段子,逗乐观众。

    另外,即兴表演者面对失败还有一个态度,就是会争取把它们转化为后面表演的养料。所以他们会经常在大演出之前,在小剧场做很多次实验演出。实验演出里的每一次失误,都是在帮助将来的演出变得更好。他们信奉一句话:“尽早失败,快速迭代。”

    这句话在商业领域也是适用的。比如,一些电台会在专门的节目板块播放新出道和非主流艺人的音乐,就是要快速试验,淘汰不受市场欢迎的作品,留下反馈好的重点培养。还有,一些软件公司在推出软件之前要做几轮小范围试用,在产品正式推出后,也会在社群里主动追踪反馈,快速迭代产品。第二城团队观察到,即使是在一些顶级的传统餐厅里,食物、餐具、摆盘也总是在不断地被解构和重新设计。有位烹饪大师跟他们说:“在厨房里,如果我们失败,我们会迅速失败,这是为了保证创新的动力和不断进取的勇气。”

    总之,就像丘吉尔说的:“成功绝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终结。只有继续前进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尽早失败、快速迭代,你才更有希望达成最终目标,获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结语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

    生活瞬息万变,你要即兴表演。今天我们讲了很多跟即兴表演相关的重要原则,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第一条,只有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只有先改变他们的态度,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

    第二条,把“是的,而且”贯穿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

    第三条,要共同创造,而不是一方独白。

    第四条,在笑声中失败,也要笑着面对失败。

    除了这些以外,书里还讲到了一些其他的即兴表演原则,比如,“正视问题,找出房间里的大象”“要尊重,不要尊崇”“没有信任,什么也做不成”,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稿末尾的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

    另外,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地方,就是它在附录部分,提供了很多的小游戏,能帮我们更好地练习书里提到这些即兴表演原则。作者说,一旦你通过这些练习,把即兴表演的原则内化了,那么,它们就可以像肌肉记忆一样,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派上用场。

    这些游戏、练习大部分都是需要多人配合进行的,其中一些也很适合在团建,或者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起玩。感兴趣的话,欢迎你去书中读一读,收藏起来。

    最后,我想再跟你分享几句话: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时代革命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世界在变化、在加速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你是想在浪潮中顺势而动,还是想掀起属于自己的浪潮,都不是容易的事。而即兴表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必要害怕。即使生活瞬息万变,但我们总可以对它说出一句“是的,而且”,总可以与伙伴共同面对、共同创造,总可以把一次次失败,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在未知的海域里勇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兴表演与商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ft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