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的美丽在群芳之中是独树一帜的。早在《诗经》中就有"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述。
盛开的桃花热烈娇艳得仿佛随时会燃烧起来。作为春天和美丽的代名词,桃花自然不乏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
唐代就有这么一位诗人,因一段关于桃花的爱情而名垂千古,他就是崔护。
唐时博陵县有一书生名叫崔护,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相貌英俊,才华横溢, 传说,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结果,名落孙山,由于回家路途遥远,就在京城住下,准备来年再考。
这一天,正值清明时节,正在寒窗苦读的崔护打开窗户,看到屋外桃红柳绿、 蝶舞蜂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不禁心旷神怡,就想大好春光,待在家里,岂不是辜负大好年华,于是放下书本,兴致勃勃地独自步行出城郊游。
一路上莺歌燕舞,春意盎然,崔护心情大好,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离城已远,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
这时,他望见前方有一片桃林,桃林深处有一个小院,简朴雅洁。
崔护走上前,轻轻叩门,一位少女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赶紧恭谨而诚恳地说自己出来踏春,一时间有点口渴,所以想讨碗水喝。
姑娘并未多说,轻转身间端了满满一碗清泉水递给崔护。崔护喝完水,向姑娘道谢,姑娘只是低着头浅浅地笑,并不答话。
面对着如此美丽的桃花,如此明媚的姑娘,崔护想要说点什么,性情内敛又不知说什么好,最终不得不无限眷恋地转身离去。
这位姑娘,凭树而立,目送着白衣倜傥的崔护在桃花丛中渐行渐远。
而崔护依依不舍地走出桃花林,回首凝目远望,依稀入眼的依然是那个浅浅的笑,还有桃花般的绯色。
时光如流水,第二年的春天,崔护想起那位桃花般的女子,便沿着去年那条 清幽的小路寻去。
到了那户小院门前,只见一切依旧,轻叩柴门许久,却无人应答,满院的桃花依旧含情微笑,只是那面若桃花的女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只留下崔护对往事的回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是短短一载,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而那依旧在春风里含笑的桃花哪里能理解诗人的遗憾啊!
想到这些,崔护便在柴门的左边门上题下了这首《题都城南庄》。
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其实,关于桃花,民间还有许多故事。
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
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到今天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
而桃子则寓意长寿,给爷爷奶奶送上一盘寿桃,常用来表示祝长辈们健康长寿。
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最为久远,为人们塑造 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仁人志士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
崔护这首脍灸人口的《题都城南庄》和它所记述的那个动人的故事,就产 生于西安长安区樊川桃溪堡村。
这里风景秀丽,盛产甜桃。特别是阳春三月,落英缤纷,村里的小溪被桃花覆盖,只见桃花不见水,故谓之桃溪。
隋、唐、明、清时,这里是文人墨客、达官贵戚赏春游览的好地方。
至今,春暖花开之时,踏春赏 春者依然络绎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