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词精读第29天

诗词精读第29天

作者: 紫鸢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08:43 被阅读0次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南的黄河东岸,因常有鹳雀在楼上栖 息而得名。

    这座楼气势宏伟,结构奇巧,登上楼有腾空欲飞之感,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前来登楼观景,放歌抒怀,也留下了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话说一个秋日的黄昏,诗人王之涣独自一人登上鹳雀楼。

    只见天边一轮落 日,向着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楼前下方,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整幅画面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波澜壮阔,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染了,胸襟顿时开阔,豪迈之情由然而生,渐渐地,眼光落在了更远的去处,思绪也随之远上昊天。

    忽然,他健步如飞,向楼的最高层奔去。他想在夜幕降临之前,登上最高处,放眼千里万里之外的辽阔天地。

    这首诗名气大得惊人,历来被视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诗中了了数语, 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气象雄浑、意境辽阔的图画,而且在诗情画意中,蕴藏着真知灼见。

    特别是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和积极探索的人生态度,也讲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 远的哲理,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然而,自唐代开始,千年而下,王之涣的生平经历,竟然无人能知,无 人能晓,因为《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没有相关王之涣的记载。

    千年以来,我们只能在诵读他的诗歌时,眼前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优雅地立于高台之上,襟怀豪放,尽情放歌。

    但是历史有时候往往以一种大片剧情反转的方式展现。

    解放前,在今天河南洛阳北邙地区,盗墓成风,许多古人墓志被挖掘出土,低价出售。

    一位金 石学家从收购的 93 块唐代墓志中意外地发现了王之涣的墓志铭。

    至此,在诗人去世近 1200 年后,他的身世经历终于为人们所知晓。

    据墓志铭记载,王之涣出生于公元 688 年,自小聪慧过人,曾在衡水担 任一个从七品的小小官员,因 为人仗义、孝敬父母、慷慨大方,得到了顶头上司的赏识,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 726 年,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攻 击,39 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远游塞外,过了 15 年自由自在的生活。

    《凉州词·出塞》和《登鹳雀楼》便是那时的诗作。

    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劝说 下,他又当了一个县级公安局长。在职期间,他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可惜, 没过多久,竟身患重病去世,葬于洛阳北原。

    这位名动千秋的诗人,其经历是如此平淡,品德是如此高洁,让人不觉凄然动容,肃然起敬。

    为保护这块珍贵的墓志铭,他的主人辗转千里,从洛阳到苏州,又从苏 州到北京,最后将它捐献给国家。

    现如今,这块千年石碑静静地矗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王之涣的故事。

    可惜王之涣才名振当代,流传下来的诗作只有六首。据说,在他去世后, 他的表弟为他整理诗集时,不小心打翻了油灯,点燃了诗集,最后只保留了六首。

    虽然只有区区 6 首,但每首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史学家们认为,其实 不用六首,仅凭《凉州词出塞》和《登鹳雀楼》,就足可以让诗人傲视群雄、流芳百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精读第29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fd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