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摘记:“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因此这里有必要对我所说的“优生”作个大致的定义—我这里所说的“优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
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应该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一—比如,在学校进行新班组建时,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
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生”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感悟:
这一文中又验证了李镇西老师在前文中提到的“不以分数论英雄”这句话,对于优生也有了更具体的定义,不仅仅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不得不承认,优生的确在教育上要比“后进生”省心,这也源于以前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自制力,主动性以及自身能力等诸多因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身上也有着同龄孩子身上的“毛病”,只不过可能表现的没那么明显,所以对于“优生”的要求也应更加严格,在基础上进行“拔高”,使他们成为更加出类拔萃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