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倾听中的习惯性误区
我的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下属: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一件工作已经清晰地说过两次了,做的时候还是不清楚,真是无语。
我给他的建议是:你只说一遍,让她复述两遍,这样你多省力气啊。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有几个要点,都与倾听有关:
第一,表达得清晰与否,最有发言权的不是说者自己,而是听众;
第二,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就是对方听不明白;
第三,对方是否听清楚了,我们一般没有耐心做一次听众,进行信息的双向检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最适合倾听的6种情况。
2、最适合倾听的6种情况
1、从事新工作时
这里讲的新工作,不仅包括刚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也包括刚刚跳槽到新公司的空降兵,还包括在原公司没有动,但是接手了新的工作任务或调整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们把这些情况中的人统称为“新人”吧。
一般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人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急于展现自己。这时的新人有一种见到谁都想聊一会的冲动:见到下属要指明一下;见到同事要表明一下;见到领导要证明一下。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倾听可能才是最明智的举动。此时,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向对方提出问题,然后倾听对方的回答。这样的倾听有以下的好处:
好处一:更容易被新团队接纳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主人公的父亲是出了名的固执且不易接近,一天主人公的朋友来访,无意中进了他父亲的书房,结果一个小时后,主人公惊奇地发现,这位朋友竟然是被父亲面带微笑送出书房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事后他问起他的朋友: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爸那是出了名的不好相片啊!这位朋友一脸蒙圈地回答:没有感觉到啊,我就是问了一些关于你父亲的问题,他很愿意回答啊,感觉很好相处的啊!
人们对于一位愿意听自己表达的人,通常都会比较有好感。
所以,作为新人,愿意倾听,会让你更容易被新团队接纳。
好处二:更迅速掌握团队情况
在明星们举办演唱会时,通常他们都是处于聚光灯下的,这时是他们看观众更清楚,还是观众看明星更清楚呢?当然是处于灯光外的观众们。对于新人来说也是如此,倾听就是让你处于一个观众的位置上,让团队里所有的情况都处于聚光灯下,这样更有利于你迅速地掌握团队的各方面的情况。
好处三:更明确自己的团队地位
如果你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那么倾听会让你对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有更明确的认识,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团队的文化是怎样的,甚至团队内的“语法”是怎样的,你都会有更清楚地认知,这时,你对于自己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可扮演的角色也会有更明确的认知,这些有利于你更好地与其它成员合作。
2、当领导时
领导者未必是说得最多的,但一定是愿意听他的话的人最多的。此时,倾听就是成了领导者的核心技能之一。
领导者要学会一种角色的转变,当领导者之前,对于开放性的问题,你要习惯先说,提供你的信息、方案给你的领导,以有利于他进行决策;当领导者后,你要习惯于后说,让团队内的所有下属在你的面前都有机会并且愿意进行表达。
好处一:激励下属
当下属表达时,你给予一定的动作或表情反应,让下属知道你在乎他们的想法。你也许不赞成他们的想法 ,但是让他们知道你愿意听他们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激励一分钱不用花。
好处二:了解更多情况
领导者的决策是依赖于明确和充足的信息收集基础的。倾听让领导者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情况,进行决策的数据和信息基多础更加充分。
好处三:更多地了解下属
下属的能力状况和动力水平,这两个衡量与判断下属的两个重要方面,都可以在与下属的沟通中获得更多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领导者在安排工作,辅导下属之前,就从团队的整体人力资源情况出发,思考每项工作和每个人的工作安排,以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产出。
好处四:更准确地决策,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核心职责之一就是决策,这也是领导者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准确决策,准确判断,需要大量的翔实的,来自于倾听下属时获取的信息。准确的决策,可以提升领导者的自信心和在团队中的威望,让整个团队更加凝聚在领导者本身周围。
此时的经典句式是:
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哦,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好的,我明白你的观点了……
我有另外一个想法,但至少我现在明白你之前为什么那样想了……
3、说明自己的观点时
公司内的会议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布置工作模式,上面讲,下面记;研讨工作模式,大家说,没人记;分析问题模式,别人错,自己对;总结工作模式,多数好,少数差。除了第一种和第四种,别外两种需要大家一起发言的会议,最后往往转变成一种模式:辩论比赛模式。
这时,很少人有人意识到:观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获得胜利。
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想减少他人的抵触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减少抵触情绪。倾听有助于你提出更全面的建议。认真听听同事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的目标和顾虑,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时你的想法会更有包容性、全面性,也更容易让他人接受。
要想说得有道理,首先要听得够全面。
4、夹在两派之间时
当你处于公司内两派意见的夹缝中时,你会面临一种两难情境:偏袒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但不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开放的倾听者,这样你最后的表态至少让所有人,尤其是有权进行决策的领导者意识到,你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处事公正,而且是为了问题解决。
毕竟,所有的派系中,最关心问题解决的就是你的老板,也许他就是一个人,但却是最大的派系。
5、同事很难相处时
一般来说,你觉得谁难于相处,你就听不进谁的意见。
同时,你听不进谁的意见,谁对你的行为就会更让你感觉过份。
于是,恶性循环,你感觉难相处的人越来越难相处。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的公司里有一位难于相处的同事,那么他就是公司里第二难受的人,因为第一难受的是人就是你。各种报怨、指责、愤恨、厌恶会充满你的工作。所以,调整与同事的关系,并不是对自己苛刻的自我要求,反倒是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解救。
怎么做呢?
其实,仅仅放空心态,倾听他到底在说什么本身,就已经可以促进交流了。你未必同意他的说法,但倾听他的说法本身,就已经让他感受到你们之间的紧张氛围的减少。而且,你自己会被施加一种自我暗示:这个人可能也会说出有道理的话。此时,达成彼此谅解和共识的可能性也提升了。
6、希望展现自信时
你可能会觉得,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人是最自信的;其实,自信不是说个没完,而是能够有力量尊重别人的想法。
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而愿意倾听他们,这才是自信;
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不停地表达说明,就已经是不自信了;
所以,提出问题,然后倾听,此时你就已经展现出了强者的自信形象。
3、如何做到倾听
关于沟通的课程中,如何有效倾听的技巧很多,但是,如果内心没有倾听的意愿和认知,所有你展现出来的倾听的体态反馈、语言反馈最后都只是流于“套路”。
所以,如果你真想训练自己做到有效倾听,那么,先从以下几条建议开始吧:
1、承认倾听的重要性
人格心理学中,关于自我的分析和研究都指出,人的一生都渴望别人的认可、关注。只要你认真倾听,就已经满足了对方的渴望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这时的你已经与对方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很奇妙,看似是平淡无奇的,却是另对方印象深刻的。
不信?你现在马上回想一下,能不能想起以下的这些场景:
某人对你说,你的哪个观点他很认同;
某次聚会发言后,完全不熟悉的一个人突然叫出你的名字;
某次会议上,其它同事发言时引用了你的观点;
这些,都是你对于那些倾听你的人特别关注的情况体现。
2、意识到“假倾听”会被人看穿
你去和你的老板谈你的工作设想时,无论老板刻意表现与否,你都能感觉到他对你说的话是否真的感兴趣。看出你是否认真倾听还是假装倾听,这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社会生活技能。
同样的道理,你的沟通对象也能清楚地感觉到你是认真倾听,还是在假装倾听。
3、克制自己冲动
这里试试谈的克制冲动,是指你在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时,你可能会出现的冲动情况:
一是一边听对方说,一边寻找接话或插话的时机;
二是一边听对方说,一边思考对方哪句话说得不对,准备反驳反击;
三是一边听对方说,一边分析哪句话不是事实,准备解释的材料和证据;
如果你在与人沟通时,出现过以上这些情况,那么你可能就需要控制自己沟通中的这种冲动了。这些冲动一旦表现为实际的行为,那么,你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倾听的样子,在对方眼里就真的只是一个样子而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