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李斯原本是知己
01
《史记李斯列传》叙述了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矫诏的经过,司马迁的笔触主要在描述赵高如何说服李斯上,略略地概述事件的全过程,类似于绘画的白描手法,事件的真实感不强。
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以小说叙事的手法,有棱有角地展现了这段特殊的历史事件,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令人窒息的生死较量。
历史将秦始皇、李斯和赵高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秦始皇很欣赏李斯的才能,使其从上蔡布衣脱胎换骨般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
秦始皇对李斯有再造之恩,有知遇之恩,李斯当“士为知己者死”。
秦始皇对待赵高,没有因为其出身卑微而嫌弃他,委以重任视为知己,赵高当“粉身碎骨报君恩”。
在统一六国期间,秦始皇遇到数不清的曲折与艰辛,李斯和赵高始终陪伴其左右,一心一意地辅佐秦始皇打天下,三人亲密无间毫无芥蒂。
可秦始皇身后发生的事情,仿佛是造化弄人,赵高和李斯变成了不仁不义的小人,置大义而不顾疯狂地摧毁大秦帝国的根基,似乎与秦始皇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斯变得如此绝情?堂堂一国丞相怎么能和卑贱的宦官勾连在一起?
李斯内心的挣扎
02
实际上,李斯一直挣扎在痛苦的煎熬之中,他毕竟是饱学之士,尚有良知未泯。
在内心里,有两个李斯在不停地争执,一个是正义的李斯,一个是邪恶的李斯,不分白昼无休止地争斗使李斯心力交瘁。
李斯太过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虽能提出治国长策,但在玩阴谋诡计方面比赵高就差的太远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斯完全陷入了赵高为其设下的陷井。赵高以“遗诏”为诱饵,轻松地让李斯上了钩,赵高太了解李斯的软肋了。
从此在罪恶的深渊越滑越深,伪造诏书赐死公子扶苏,他有不忍之心,但赵高的魔爪已牢牢地掌控了他,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赵高更像一个政治家,像一个聪明的猎人,李斯要什么,他就给什么,犹如猎人投放的诱饵。
李斯众叛亲离,困兽犹斗!
03
失去自我的人是很痛苦的,尤其是李斯这样曾手握大权呼风唤雨之人,岂能甘心为人摆布。
李斯感到莫名其妙的孤独,骤然发现曾经和自己并肩战斗的同道之人没有了,忠厚正直的蒙恬不在了,忠心耿耿的蒙毅也不在了,所有正人君子都离他而去。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铿锵之声,已成了往昔的回忆而不复存在。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姚贾之死深深刺激了李斯,“姚贾的自杀,可谓亘古未闻之惨烈。
正案上一方羊皮纸血书八个大字:合议奸谋,罪当断舌!羊皮纸血书上,是一副生生用利刃割下来已经淤血凝固的紫酱色舌头。
正厅左手大柱上也是血淋淋八个大字:无能赎罪,合当自戕!大柱旁的正梁上,白帛吊着姚贾血糊糊的尸体。
最为骇人者,是正厅右手大柱上钉着一张血淋淋的人脸,旁边血书八个大字:无颜先帝,罪当刮面!那幅悬空荡悠的尸体面孔,是一副令人毛骨悚然的森森白骨……”
姚贾还算刚烈,用自残自戮的方式坦白了自己的过错,也报答了秦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李斯的幻想
04
李斯实际上有个梦想,他想做周公、召公那样的圣贤之人,但他想错了,秦二世不是周成王,他也不会有“周公辅成王”的英名。
李斯的抱负是所有古代士人的梦想,但他不能把个人的愿望建立在损害邦国利益之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邦国都不在了,他那有施展抱负的平台。
秦二世与他形同路人,赵高已经成了实质上的死敌,他的施政方略根本无法实施。
李斯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李斯的下场
05
但悲剧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该李斯登台表演了,猎人赵高该收网了!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受到残酷的“五刑”,先秦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赵高的阴险狠毒最终用到了李斯身上,也许是秦始皇在天之灵对他的惩罚吧!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已经七十三岁、白发苍苍的李斯曾回头对同判死刑的儿子李由说:“我想再和你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有这样的生活吗?”说罢,父子抱头痛哭。
李斯被诛了三族。若能像一位忠臣,李斯本可以留名千古,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他太自私了,毫无忠义之心,他把自己和家族推向了死亡,也把自己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