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调虎离山。
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计,对孟获七擒七纵,决非是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力来稳定南方。从这点可以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
打仗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夺取地盘,获取胜利。如果把敌人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而我方也因此损兵失地,就不可取了。放敌人一马,并不等于就是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和物力逐渐消耗。最后,我方再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原文是:“类以诱之,击蒙也。”
意思是说:利用一些类似的东西去诱惑敌人,打击这种受我方诱惑的愚蒙敌人。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为了请赵嘏作诗,故意在赵嘏要去浏览的苏州灵岩寺的庙壁上题写了两句。果然,赵嘏见到常建题写的诗句后,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更好。后来,文人们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
该计策运用于军事上,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方圈套。我方再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