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
《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作者: 海洋珠玉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8:52 被阅读0次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略能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善用谋略是智慧的象征,而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正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作品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陆续给大家分享《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赏读

    类以诱之,击蒙也。


今译

    用相类似的事物或方法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之所以采用类同法迷惑敌人,是因为类同之法更容易造成敌人的错觉,使其判断失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解析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是用来迷惑敌人的事物不能似是而非,应当属类相同,以解除敌方的疑心。用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来迷惑敌人的,是“疑似法”;用老弱病残或遗弃粮草来迷惑敌人的,是“类同法”。如楚军攻打绞国时诱使绞军出城追赶楚军,楚军则在山下设伏,大败绞军。又如孙膑用减灶的方法诱使庞涓孤军冒进,才在马陵道伏杀庞涓,都是成功的诱敌之法。


计策应用

孙万荣示弱引敌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柞、麻仁节四员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

    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于己不利,因此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兵逃跑。

      唐军统帅曹仁师见一路上逃回的唐兵饿得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仍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食,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

    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峡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峭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遂下令部队继续前进。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

    黄昏时分,只听一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

      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领。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到书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越峡谷,赶往营州。

    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遇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心得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位高权重者或狂傲之徒高谈阔论一番,待到他人发表意见或作品时,却充耳不闻,闭目不视,但他们还是口口声声说是抛砖引玉。作为一种谋人之术,抛砖引玉决不可能像交流意见与信息时那样温文尔雅,而是一种以小利谋大利的诱骗术、掠夺术、谋取术。”砖”抛出来之后,专等“玉”来,“玉”不来,则使用各种手段来取,或诱取,或骗取,或巧取,或用各种武力强取。


来源:漫画《三十六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原文是:“类以诱之,击蒙也。” 周易蒙卦上九爻辞为“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蒙,指对方...

  • 三国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三国三十六计 攻战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总诀:类以诱之,击蒙也。 此计为诱敌之计,总决意为:诱惑敌人,使敌中计处于被...

  •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此计谋指用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之上当,中圈套,然后被击败。 砖和玉均源...

  • 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①类:类似,同类。类以:用相类似的东西。②击蒙:击,打击;蒙,蒙昧。语出《...

  • 《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

  • 巧记三十六计(17、18)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十七,谐音“石器”,联想到一个神奇的石器,它能够把砖石变成玉石,故有抛砖引玉之说。 第十八计 ...

  • 《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全)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调虎离山。 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计,对孟获七擒七纵,决非是感情用事。他的最...

  • 《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上)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调虎离山。 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计,对孟获七擒七纵,决非是感情用事。他的最...

  • 2018-12-20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原书,至今无准确年代和作者可考。《三十六计》中的多数...

  • 现把三十六计和奇门研习思路公开

    鬼谷子传兵法,庞涓只知三十六计,未知三十六计奇门演法。 孙膑秘本曰:争战中,三十六计,徒有虚表。 现把三十六计和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pb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