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背后的故事(四)

作者: plus古道常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08:52 被阅读0次

 苏家兄妹对诗戏谚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

  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相关文章

  • 古诗背后的故事(四)

    苏家兄妹对诗戏谚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

  • 古诗背后的故事(二)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我们都很叹服于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但是你知道这首诗...

  • 古诗背后的故事(一)

    平湖秋月藏头诗 平湖秋月是西湖赏月最佳的地方。原先,这里称为孤山望湖亭。 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绍兴才子徐文长正...

  • 古诗背后的故事(三)

    绝妙寒江独钓图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 古诗背后的故事(十八)

    王维为保名节不惜用药 艰难困苦中的行事,有时是很能见出一个人的本真,甚至是风骨的;这话在大诗人王维身上也体现得甚为...

  • 古诗背后的故事(十九)

    慈母手中线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

  • 古诗背后的故事(十七)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在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李白,他很爱游山玩水。 ...

  • 古诗背后的故事(七)

    红叶题诗的故事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

  • 古诗背后的故事(八)

    陈子昂砸琴获名 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文青,他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悲怆激 昂中,又有点蔑...

  • 古诗背后的故事(五)

    山中答俗人 李白是我国最为伟大的诗人之一,这主要由于他那数量众多的诗歌被历代读者众口传诵的缘故;而且他诗歌里有着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背后的故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nf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