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息晶体首页投稿读书
用爱与善谱写的恋歌——读张允和的《最后的闺秀》

用爱与善谱写的恋歌——读张允和的《最后的闺秀》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21:14 被阅读0次

《最后的闺秀》是由三联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张允和先生所著的回忆性散文集。从行文的风格和收录文章所记述的往事看,该书与杨绛先生所著的《我们仨》有极大的相似度。之所以这样说,源于两本著作都属于回忆性的散文集结,所写的内容都是寻常的生活琐事,而且涉及的对象都于自己有着切身的关系;再则两本书都是出自才女之手,不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被烙上绵柔之色,读之有一泓清泉浸润心田之感。

“最后的闺秀”,简单的五个字既有宣告一个时代结束的意思,也蕴涵着一丝隐隐的不舍之情。从作品附录部分叶稚珊的《以柔弱坚守着人性的尊严》一文中可知,作品取名“最后的闺秀”,其大致的意思是:“‘最后的......’应该是说养育名门闺秀的环境、时代远去了,那种生活在云端的精致女子不会再见到了;‘闺秀’被精心地养育、培植出来,那原本荣耀的家族影子和自身的诗书气韵便生根在骨子里,终生不去。”不过,仅从书名用语是难得作品相中,唯有走进作品之中,借助纤巧的到有女性温润之感的文字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真味、真意。

从作品的品相看,装帧的典雅精致,这与所选作品的气韵是暗合的;就作品的构成而言,它既有大量的文辞兼美、情真意切的文章,也辅之以一些珍贵的照片。——图文并茂,更增添作品的情韵和厚重;从作品遴选的文章看,除了开头的两篇文章——张允和的《二姐同我》和叶稚珊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主体部分由“原本无我”、“父母恩宠”、“棠棣之花”、“沈家二哥”、“相知相伴”、“风雨如晦”、“先生之风”、“含饴弄孙”、“恋恋昆曲”、“忆往情深”和附录十一个部分组成。从各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看出,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忆及的人物也很多,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大,谈及内容很丰富。如果把作品视为一个坐标系的话,那么祖孙几代的往事回忆构成的是横轴,围绕自己生活和成长旁及的人和事构成了纵轴。而置身在这个坐标系中,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图像符号,而是温情脉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在娓娓道来的文辞中徜徉,被浓浓的情味包围,由外而内,顿有沁人心脾之感。

根据味该书写前沿的作者叶稚珊所言,该书是“二八年华”的作者的处女作。从所选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她的才华风貌,还可以不自觉地被她的人格和性格魅力感染。而作品中充满暖意和怀旧感的棕色照片,通过作者纤细的双手,将温婉而又充满快乐的感觉传递给读者。回望作者八十八年的人生逆旅,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写就了“一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特殊经历、优秀的先天基因和后天造化而成的完美作品”。而从作品中谈及的成长中所经历的往事和与自己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不管往事充满辛酸还是悲怆,作者都会以冲淡平和的笔触叙述。从旧社会到新时代、从硝烟弥漫到和平安定,历尽生活的磨难,但是作者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抱怨,她以一颗向善之心与世界、与生活相处,所以就少去了很多的嗟叹与悲戚。不管是孩提时的颠沛流离,还是长大后的悲欢离合,亦或是耄耋之年后的生离死别,因为经历了太多,哭泣和悲痛无法改变现实。与其悲悲戚戚,不如微笑面对。正是这样,我们从作品中读出的没有灰色和阴暗,更多是乐观与温暖。即使回忆自己出生时所遭受的苦难,作者也是以轻松的笔触娓娓道来。在《本来没有我》一文中,作者这样描述自己出生时的情景:“丑时,一个女娃娃离了娘胎。人家都是哇哇地生下来的,而我是默默无声地落草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小东西。老人们告诉我,脐带紧紧绕了我的细脖子三圈。窒息得太久的婴儿,小脸已经发紫。”

因为对苦难投之以温和的眼光,所以生活之苦对作者也就失去了灼伤力;因为以向上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经营人生,所以经过时间的淘洗,生命里留下的都是精粹,这些无疑是感染、感动读者最珍贵的东西。作为九兄弟姐妹中的一份子,作者始终以自己才情和柔情与姐妹和兄弟们相处,并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双手与人情去温暖对方;作为人妻,作者以女性特有的心性呵护照顾着丈夫——“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从喜结连理到为人父母再到为人祖辈、曾祖辈,她与丈夫相互搀扶、彼此温暖,在中国学界留下伉俪情缘的佳话;作为社会的人,作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把自己的善良和温暖尽可能地传达给更多人。之所以这样,源于她感恩于社会,感恩于给自己无私帮助的人,在《红双喜——我的好奶妈》一文中这样描述:“我的弱小的生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像早上大雾中一缕细雾;又像我们小时候,轻轻一吹就可能破的‘滴弄’;更像‘摇荡春如线’的一根游丝。可是我的小神经,却像电流一样,轻快又健壮地活到现在八十八个春秋......我是奶妈胸前的小袋鼠,遇到一点叫我害怕的事,我就躲到她的怀里,像小袋鼠进入妈妈口袋里一样。只要她搂着我,我就感觉到平安无事了......今天,我已经是八十八岁的老太婆了。我的血液里还依稀有她的乳香。没有她三年的哺养,我也不能活到今天。”

出生在名门之家,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开明通达的亲人的引导教育,涵育出一股由内而外的神韵气质,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自然地外溢。这种气质外显到与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不论是风华正茂的时节,还是银丝满头的年龄,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为物质所囿、不为生活所累,一份淡泊与坦然对周围的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这种气质内化到纤巧的文字中,品读文章时,如同置身到一首绵长悠远的古典乐器中,曼妙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让人不觉自失于其中。

如今“二姐”走了。“生命的路很远,天堂的路却贴近。”身体消失,但风韵犹存。一杯清茶,氤氲中馨香中,品评用情用意书写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唯有用真情叙述。沐浴在温暖而稍带慈悲的语言中,慈祥和蔼的“二姐”在天国向生民报以微笑。一曲悠远的天籁之曲从遥远的天际传来!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张允和最后的闺秀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

  • 张允和:侠肝义胆的民国闺秀

    《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张允和,拥有一身的侠气和胆色。 小时候,她不爱看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更爱看嫉恶如仇的英雄故事...

  • 张充和:最后的闺秀、最后的才女

    1、 她的身上,有诸多标签:“合肥四姐妹”、“九如巷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子”、“周有光的妻妹”、“汉学家傅汉思之...

  • 周有光与张允和

    她就是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允和。他是汉语拼音之父,“百岁大师”周有光。民国的旧时月色已成往事,但他们依然是从民国时期...

  • 有你真好

    不经意之间就这样相遇了 缘份很奇妙,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好 心与心相悦 用爱谱写一曲蜜一样的恋歌 有你相伴走过如诗的...

  • 我读《最后的闺秀》

    我喜欢这位民国《最后的闺秀》!我艳羡她的爱情,仰慕她的才华。 在她“如花岁月”都过去之后,仍然说出“人得多情人不老...

  • 读张允和《我的母亲》

    有人说张允和的笔墨,别具风格。浅显而活泼,家常而睿智,读来顺溜而愉快。你不停地阅读下去,有如对面闲聊,不知不觉忘掉...

  • 惊心动魄的平凡

    ——读张允和《本来没有我》 张允和出生的时候是早产,不满四斤重。别人都是哇哇的生下来的,而她是默默无声地落草的,生...

  • 用爱谱写无悔的青春

    2001年的春天我被分配到了幼儿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初上岗时,我基础薄弱、经验欠缺,弹琴、绘画、...

  • 用爱谱写的照片墙

    昨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昨天记录了我们的成长,昨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昨天赋予我们新的力量。 1 昨天女儿朋友圈的一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爱与善谱写的恋歌——读张允和的《最后的闺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oc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