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开始追求极简风。
所谓极简风,就是让自己不再有那么多的物欲,能够静下心来回归生活本身。
可是,即使如此,我还是想劝你,不要动不动就追求极简风。
因为一不小心,你追求的极简风,很有可能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1
不过就是一场表演
什么情况下,一个年轻女孩会剃光头?
也许,你能列出100个迫不得已。
但应该没人会想到,这个女孩只是为了让生活更极简。
在豆瓣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
女孩说自己是一个极简主义者,自从极简后,她选择了剃光头。
“打扫卫生爽,以前吹完头发掉一地,床铺地板上的头发总感觉弄不干净,浴室也总得清理头发。”
听上去也不赖,确实是省事了很多。
但问题在于,女孩为了不让领导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还专门买了一顶假发。
戴过假发的人都知道,假发并不比真发好打理,价格贵不说,还是一样要洗要吹要打理,而且大夏天戴个假发,头还得经常剃,不然就会捂着难受。
就跟网友所质疑的那般,并没有感觉哪里极简了。
比起不断剁手买买买,理性克制的极简风确实更显高级。
可是,现在的极简风却愈发变味了。
很多人妄想通过表面的模仿,就能领悟到精神的内核。
要不然,靠着黑、白、灰的堆砌;要不然,就是过分强调扔扔扔。
其中不少人,就跟剃光头的女孩一样,将追求生活的本真演变了一场可笑的形式。
我见过最可笑的行为,就是把家里能扔的、不能扔的全都扔了,就连最基本的床都扔了。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活人硬是把自己窝在狭小的飘窗上,累了一天后,还要睡在硬邦邦、冷冰冰的水泥台子上。
这哪里是什么极简啊!完全就是自讨苦吃,在做一场毫无意义的表演罢了。
2
不过是消费主义的变体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段子,你以为的极简风是这样:
购物车里全都是贴着“性冷淡”、“北欧风”、“极简”等标签的商品。
其实真正的极简风,应该是这样:
购物车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特别喜欢棉麻质地、款式简单、并且看不出商标的衣服。
每次只要一去香港,他都要在那家服装店里买上好几件,以至于都能放满整一张床。
同事阿堂就说,自己跟窦文涛特别像,一方面在极力追求外表上的极简,另一方面又会不断地去购买这些让他看起来极简的商品。
为什么极简风这么火,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极简风往往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用来形容极简风,往往都是什么“高级”、“高品质”、“简约不简单”等等词汇。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喜欢极简风,而是喜欢极简风带给自己的身份感。
在《身份焦虑》一书中,作者就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为了能够获得别人的好评,就会去做一些流于表面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极简风一下就变成了营销者眼中的香饽饽。
不管什么样的商品,只要打上了“极简风”“性冷淡”“北欧风”的标签,身价立马就暴涨。
在贴吧,就有一网友吐槽,自己花了1400住了一晚极简风的酒店,结果发现那不过就是商家用来营销的噱头,不管是低劣的装修还是内饰都根本配不上它的价格,性价比还不如快捷酒店的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劝你别动不动就追求极简风的原因。
因为,你很容易就会陷入消费陷阱之中,被营销者用几个高逼格的词汇牵着鼻子走。
3
不过是另一场的驯化
极简的内核,是为了帮助我们活得更像自己,能够不为外界所累,跟随内心。
但很多人却是在用极简风给自己划出各种条条框框,为了极简而极简,别说活出真实的自己,恐怕最后不过变成了流水线上另一个毫无个人特色的复制品罢了。
五年前出去旅行时,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个性张扬、开朗明媚的姑娘。
我们两人一同结伴旅行了好多天,此后的这么多年里,我时常会怀念那段美好快乐的回忆。
直到去年,她到广州出差,我们又见了一次。
只是短短五年时间,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爱穿花花绿绿的她穿上了单调无趣的黑白灰,爱说爱笑的她也变得沉默寡言。
后来我才知道,自从大学毕业后,她开始追求极简风,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都在遵循简单的原则,就想变成一个拥有高级感的女性。
说实话,真的很可惜。
曾经的她那么光彩夺目,让人印象深刻,而现在追求做极简主义的她,不但没了个人特色,也丝毫看不出一点的高级感,不过就是地铁里常与人擦肩而过的路人甲乙丙丁罢了。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会有人讨厌极简风?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被教条化的极简风,不过变成了另一种驯化与压迫。
在网上,你能搜出一万种教你如何做极简主义的方式。小到穿什么袜子,大到怎么装修房子,简直就是事无巨细。
可是这些教条性的东西越多,就越是在把人摁扁、搓圆往一个模子捏。
这就是为什么,我劝你别动不动就要做极简主义者,因为刻意的营造,往往是另一场自我限制的开始。
我十分认同连岳的一个观点:
“年轻人就该要有年轻人的样子,充满欲望,热爱俗世。美人、美食、美宅,你都爱,你都要。”
4
真正的极简没有标准
在这个充满焦虑、物欲、攀比的年代里,追求极简是一种快速获得幸福的捷径。
如果我们没有领悟极简的内核,所有行为不过都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表演罢了。
何为极简的内核,那就是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和周围的人身上,去享受适当的物欲和温暖的情感。
而要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其实不该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非要有,那么标准只有一个,独属你自己的方式。
穿得花花绿绿,一样可以简单生活;
喜欢囤积很多东西,一样可以不做物欲的主人;
桌子上摆得乱七八糟,一样可以好好关注自己……
极简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和精神。
所谓的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是对繁芜生活带来的心理负累的一种自我修剪;而不是出于某种外来的压力,和外在的标准。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就提倡万事从简,这并不是说让你过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就叫简,而是心灵的宁静纯粹。
这不是被一件衣服、一个装饰、一个物品就能够定义的,它是一种我们学会平衡欲望与幸福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摸索,在上路前,唯有能够摒弃条条框框的人,才能够真正踏上一条自我修行之路,否则,那就永远是在做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罢了。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用最合适的方式活出自己的本色。
写在最后:
我是范姐。
每次看到身边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伪极简行为时,我都深觉现在大家对极简主义的误解有多大。
抛掉过多的欲望,回归生活的本质,极简主义的出发点很好。但如果因为各种曲解而变味,那还不如充满欲望地活。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