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物行有格,这是行路人2019年第2篇笔记。
轮子发明以前,人类运输物品是依靠手提肩挑。当人类学会相互协作后,二人或是多人可以移动更重的物品。再后来,人类通过观察,学会了用圆木放置重物之下,通过圆木的滚动来实现重物的移动。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第一项伟大的发明出现了:轮子。与此同时,将野马驯化成家畜,从此,长途重物运输成为可能。
人类早在150万年以前就发现(注意:不是发明)了火,而轮子的发明,却是最简单,却又最不了起的发明,与火的发现堪称人类历史二个巨大的转折点。
在今天,轮子已经不断的升级迭代成不同的物品:如齿轮、轴承、或是我们熟悉的汽车轮胎,这些“轮子”应用在不同场合,极大的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如果说,谁不知道使用轮子,我们一定会嘲笑他是一个傻子。
可事实是:这个世界其它很多领域的“轮子”我们并不会使用,很多人浪费生命和金钱在重复发明“轮子”。
比如,中国股市素有“割韭菜”一说:每一轮牛熊转换,就割一茬韭菜。无数人明白“股市投资运转之轮”的基本道理后,已搭上一辈子辛苦劳动赚的金钱,在股市蹉跎一生。
比如,年轻人投资创业,凭热血、洒青春,最后,成绩平平,甚至亏损出局。
再比如,婚姻生活当中,理解、包容、有耐心这三个“轮子”,多少人在妄想改变对方,伤痕累累后才“发明”呢?
这些,皆因为是没有做成一件事的基本条件,导致重复发明”轮子”。
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我们把它划成一条线,就是一条基线,如图中最下面的一条线。而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是另一条线,是图中最上面的一条线。

假设做成一件事所具备的知识在这二条线之间,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的基线提高。
当我们的基线越高,越比这个时代的平均值高,我们的成功率就越高。
基线低的人恍然大悟,不过是基线高的人基本常识。
读书,就是图中那条右斜向上的线条。
读书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我们的基线,避免重复发明轮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