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轻浮就会失根,骄躁就会失控。
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就算是自己容华壮观,也能做到安然而超脱。有的大国君主只看重的是自己,轻慢天下,最后导致了灭亡。轻浮就会失去根基,骄躁就是失去控制。
这一章是再说轻重,静躁这一对关系变化在社会中的实质:只有看重,重视自身,重视事业,重视百姓,才能就轻驾熟,掌握风云变化,这是轻和重的关系。骄傲躁动,轻浮傲慢,这样事业就会出现危机,失去控制,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事业的走向,这就是走向失败的前奏。
重视和坚持沉重的工作,反而能够获得轻松的生活;骄傲躁动,就会导致事业出现危机,甚至失败。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言辞的没有暇疵,善于计算的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不用门插,却无人能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圣人就是这样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承袭、传递光明。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这一章主要讲到了做事行道中的一个圆满问题:要追求无比熟练,没有瑕疵。善于拯救世人的,就要拯救所有的人;善于挽救万物的就要挽救所有的。所以,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拯救他,不善的人也能教会善人行善,使得善的行为达到圆满,否则,就会慢慢走向迷失。做事中,要照顾到所有的容易的,难做的,这样,做事情才能够圆满的增长,不会出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情况。
从不善的人那里学习行善的正确方法,从难做的和失败的事情中学习做事的正确方法,这样就会方向明确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