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员简介:
黄铭峰,通识教育战略研究院院长,通识智库研究员。战略史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通识教育机构创办人,校长。资深教育规划师、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钱学森教育“世纪之问”的研究与探索,中外教育智库运营模式、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青少年生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职业规划等。
理论上,外语学习和时间多少都不完全具备正相关,而是和大脑开发的效率有正相关。
这也就意味着,大脑开发程度越高,则学习外语的用时越少,所学外语的种类越多。
随着所学外语种类的不断增加,熟练掌握每门外语所耗费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这也说明了同样花十几年学习时间,中国人一门英语还不能熟练掌握,而真正的语言高手,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十几门外语的原因。
熟练掌握外语种类越多的人,聪明程度更高。
笔者的这个教育理念,虽然让很多家长耻笑,但有一个家长在听过了我们的英语教育理念后半信半疑地去实践了,现在这位家长成功了。
不仅自己的孩子在高中之前掌握了4门外语的能力(英、德、日、阿拉伯语),成为上海唯一的一个自学外语成才的典型案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位家长的孩子属于典型的智力中等偏下的学生,并不是后期大家所认为的神童,这些外语能力完全是高强度训练后的结果。
从一开始教育上的走投无路,家长几乎陷入绝望境地,到现在职业选择上的一马平川,成为抢手的香饽饽,高一时就有机会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邀请去建筑师事务所实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教育奇迹?其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家长的“习惯性认知思维限制”被强行超越,顺势带动了孩子的思维升级,完成了大脑潜力的强势开发。
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获得了成功的教学经验后,这位家长把这套全新的外语学习方式进行小范围的教学试验,最终所有的学生都从一个英语学习成绩普通的状态,直接跃升为全年级、全校乃至全区英语水平最好的学生,很多学生已经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开始学习第二外语,英语和第二外语同时学习更快地促进了学习效率,这是典型的双语学习经验迁移促进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这批学生同样是智力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普遍表现一般。
自从尝试了新的英语教育模式后,无论从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自信心,有轻松应对一切考试的学霸特质,所有的孩子都被学校、家长和同学坚定地认为是神童,只是以前他们不知道。
所以,这是通识智库一直倡导的少年精英素质教育理念,开始教育实践的第一个典型群体小样本成功案例。
试想,如果换成一批资质较高的学生,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效果,这是值得想象和期待的。
值得肯定的是,这位家长通过对通识智库关于英语新教育理念精髓的理解和思维拓展,自创了一套符合客观英语教学规律的教育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方法符合我们所一直提倡的当前中国学生的新英语教学原则:
1、英语学习就是创设语境,在中国没有相应的英语语境的现实条件下,只能靠模仿一种英语的语境来达到接近英语母语的会话理解水平。
2、英语学习最初不需要意识层面的参与,内容不需要理解,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也无捷径可走,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3、要确定无疑地相信,单词积累量是英语提升的最关键点,孩子绝对有能力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大量掌握目前大学生都无法掌握的英语单词。中国小学生绝对可以学习大学阶段的英语课文并完整理解文本的含义。
4、所有的学习都是基于持久的自我训练,目标要高远,实践要脚踏实地,小步快跑,逐步加量。学生的学习潜能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没有“不可能”,只有“还有什么可能”。
5、学生的英语学习成功经验有利于树立学习自信心,这种学习自信心会迁移到其他的学科,完成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训练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储备等)。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的操作实践方式是:
1、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大量的听读训练为侧重点,模仿英语的生态语境。
具体方式:
每天放原版的英语语音材料,每天放录音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而且声音要响亮大声,其目的是大量灌输语音和训练语感,通俗地说就是“开耳朵”,用智库的专业术语就叫“强势破门”,用声音去打开孩子大脑中接受语音信息的开关。
录音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如科技、人文、历史、艺术、社会等相关知识,听读内容要有深度,绝对不浪费时间在低层次语音训练上做重复训练(如听英语动画片、英语儿歌等),直接上语音难度,小学生就可以直接听读高中阶段的英语语音材料。
中国的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起点就应该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小学生保持同步,如果能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就开始听音训练的准备,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更高。
2、在不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下进行背诵训练
儿童的英语学习和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高度类似,就是老师让儿童大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文化启蒙读物,不讲解文本的意思,只要确保发音和背诵的正确性即可。
等成年后,很多小时候读书的内容和生活经验相契合,自然而然就明白文章的涵义。
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不理解文本意思的情况下把整篇英语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这种能力越早开发越好,过了10岁(小学四年级后)能力会逐年减弱,到初中阶段能力基本丧失。
具体方式:
每篇文章跟着录音进行跟读,同时大声朗诵,当听音和朗诵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整篇文章全部背诵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讲解文章的意思,也不去纠正学生的发音,目的就是要强迫学生启动大脑中的语音记忆开关,用直觉记忆把握英语的语感,而不是用逻辑记忆。因为语言学习必须是直觉反应,不需要过多的意识参与。
在完成文章的背诵后,再开始进行文章意思的讲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背诵基础上的理解不但效率高,而且记忆效果更持久。
这种学习效果要好于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因为在理解基础上上的背诵,过多的意识参与会影响到孩子对于英语语感的培养,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影响今后的逻辑记忆训练。
在这个直觉记忆训练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要求:反复模仿录音的语音和语调,模仿地越像越好。
3、配合英语背诵记忆,尽快升级单词量。
中国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积累量和英语母语国家的小学生相比是1:25,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所以中国英语教育之所以学了十几年还是出现后期的“哑巴英语”问题,关键点在于我们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水平就严重落后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小学生。
一开始就严重落后,越往后发展差距越大。虽然表面上中学和大学阶段中国学生和英语国家学生的差距在缩小,但是这是英语学习进入到后期的逻辑思维训练期,难度更高,是隐性的,实际的差距更大。
所以,中国学生的英语要达到新的高度,必须在小学阶段就要明显缩小和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学生的差距,最低要求小学阶段掌握的英语单词量应该是在8000-10000左右(相当于当下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总量)。
即使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小学阶段的学生英语单词积累量和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学生的单词总量相比,仍然只达到1:2的水平,但已是非英语母语国家可以达到的非常高的水平。
当然,通识智库希望中国有一小批精英学生能达到甚至超过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学生的英语单词积累总量,成为国家定向培养的、未来将去领导世界的战略级精英人才。
要达成如此高的英语学习目标,肯定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在通识智库看来,这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有自信心,中国学生的头脑绝对不比西方人差。
同时,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也很大,是需要很好的训练方法和教育大环境的支持。
根据以往很多有关英语单词记忆方面的文章或著作来看,国内很多英语教育专家认为小学阶段的英语单词每天记忆量是10-20个,好的学生可以每天记忆30-50个,但是普遍认为英语单词会不断遗忘需要重复记忆。
通识智库的观点认为,心理学上有个记忆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这个心理记忆试验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记忆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时间越久,记忆的内容越少。
2、记忆的内容在最初的时候遗忘速度很快,越往后遗忘速度越慢。
3、加强记忆的方法是反复记忆,反复记忆会降低遗忘的速度。
4、加强记忆、减缓遗忘的最好方式,是在记忆后的20分钟到1小时内,进行再次记忆。
以上是有关于记忆加深的技巧,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方式。增强记忆能力,对于提高英语单词的积累量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提高记忆的数量才是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记忆如果没有数量的支持,总是在小范围中打转而无法获得质的飞跃。人总有惰性,无法做到持久的重复学习,所以遗忘的速度超过记忆的速度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记忆只能靠时间去积累,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记忆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