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防御】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什么他讨厌父母,却成了父母?

【心理防御】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什么他讨厌父母,却成了父母?

作者: 东风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2-12-11 16:20 被阅读0次

儿童在刚出生的时候,妈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这种照顾或者说安抚,会在情感层面、潜意识层面被婴儿所内化,逐渐发展出自我安抚的能力。

这就是内化。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把别人的一些情感模式、行为方式装到自己的心里,然后影响和重新组织了我们自己的感觉、记忆。

比如,有些人在买东西的时候,永远不会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他自己也奇怪,为什么明明在买东西的时候也知道,或起码隐隐的感觉到那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但买回家的,永远是自己不喜欢的。这其实就是内化了一种模式,即便当初内化给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也似乎“控制”了他。

很早之前有一个新闻,就是北大毕业的一个学生写了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并决定和父母断绝往来。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在想,他即便不和父母来往,他还是逃离不了他父母的控制。

为什么呢?当然,交往会给他带去更大的痛苦,但即便不交往,他父母对他的控制、对他思维模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不可避免地将这些东西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足以控制他,让她不自由,哪怕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在身边也早已失去了控制他的能力。

所幸的是,他自己通过学习,在意识层面认清到了这一点,但即便如此,要在情感层面完全解决他的痛苦,依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他在现实中遇到可以真的治愈他的人。

所以,有的人一辈子在治愈童年的创伤,这并不是说着玩的,而是切实的事实,而更加残酷的,是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完全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而是把这种创伤投射给了下一代,也就是自己的小孩。然后,代代相传。

我们经常认为,小孩应该感恩父母,理由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

但事实却是,父母生下小孩是因为繁衍的本能,同时因为社会、家庭的压力,所以,生下小孩是成人自己的决定,并且是有利于自己的,小孩并不欠父母。

再说抚养,有些人会说父母对小孩抚养有恩。

但事实却是,抚养是在还债不是有恩。你基于自己的欲望将一个小孩带到世界上来受苦,抚养他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而且在目前的整个社会系统里,抚养小孩在法律上是义务,在道德上也是义务,除非你不怕法律的制裁和别人的谴责,否则,你是不得不抚养,这既是还债,也是义务。

所以,在对待这个“手无寸铁”的小孩的时候,父母更加应该小心谨慎地关心他的成长,如果你活得不幸福,那就不要把自己身上的创伤再传递给下一代,让创伤和痛苦代代相传,这不是在赋恩,是在造孽。

相关文章

  • 【心理防御】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什么他讨厌父母,却成了父母?

    儿童在刚出生的时候,妈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这种照顾或者说安抚,会在情感层面、潜意识层面被婴儿所内化,逐渐发展出自我...

  • 孩子的认同感来自哪里(分享)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孩子会通过认同父母来认同自己,他心中认同父母的优缺点慢慢会内化成自己的个性。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

  • 如何才能心甘情愿的原谅父母?

    文章要点:我们为什么“讨厌”父母?父母为什么如此“讨厌”?如何以新的角度看待父母与我们的关系? 文章很早就写好了,...

  • 苑九芬1567:知行合一的觉察

    父母们说: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却还是忍不住冲孩子大吼大叫。 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 因为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 请回答:越来越像父母,怎么破?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很讨厌父母的一些习惯,长大却发现越来越像父母,尤其是自己讨厌的那些方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想...

  •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教程50讲(32)

    第三十二讲 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防御机制之反向形成 一、曾氏语录 孩子的快乐应该是他本身的事情,如果这个变成了父母...

  • 我讨厌他,却变成了他

    在北方,农作物一年两熟,所有的农民都会种植小麦和玉米。 五月一到,陆陆续续的小麦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这是农民最忙的...

  • 魔法岁月 读书笔记

    两岁孩子,他深深的,温柔的,不顾一切的爱着他的父母,把父母的爱看得比世间任何东西都宝贵。 他通过内化父母对自己不可...

  • 我痛恨父母的偏心,我却成了一个偏心的妈妈

    我痛恨父母的偏心,我却成了一个偏心的妈妈 我拒绝让自己长大,好让自己留在父母身边。 为什么我拒绝长大?因为我对父母...

  • 儿童情绪

    【TLF心理辅导】 儿童无法理解父母的负面情绪,但会本能地宽容父母,这是孩子对父母特殊的爱。同时,他也学会了压抑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防御】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什么他讨厌父母,却成了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tx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