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作者: 望远山而力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1-23 15:31 被阅读0次
逻辑框架

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有: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和再现说。

2.而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科学理论则是艺术生产理论。

3.艺术的特征是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之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和主观精神说是有关联的,理解这个点可以翻出之前学过的马哲里面的唯心主义的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

客观唯心的内涵:

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

代表人物:

中国宋代的朱熹认为精神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气”是“理”的派生物,主张“理在气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先于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精神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黑格尔称客观精神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外化、体现。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是把人的意识、一般概念与它们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所依赖的物质实体完全割裂开,把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绝对化、神化,使之变成一个脱离、先于并主宰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客观唯心主义总是同宗教密切联系,是哲学化了的宗教。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之客观精神说(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是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2.它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中国南北朝的刘勰和宋代的朱熹。

3.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世界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刘勰和朱熹都有“文艺载道”的观点。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之主观精神说

主观唯心的内涵: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主观规律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的代表人物:

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之主观精神说(名词解释):

1.主观精神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他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中国宋代的严羽和明代的袁宏道。

3.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丶艺术家他们的天才创造物。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严羽的“妙语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的艺术本质特征。

(试着给这三个哲学家下定义,以更好区分,黑格尔就是“德国美学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就是“哲学大佬”,他被认为古希腊三哲之后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丶艺术家他们的天才创造物。尼采就是“超越时代”,他批判西方的三大信仰,宗教,理性和伦理道德,强调主观意志。)

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之模仿说或再现说

1.模仿说或在线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2.他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俄国19世纪革命主义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3.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他进一步认为,艺术的“模仿”功,使得艺术能比他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他的基本观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也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古希腊三哲出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唯心柏拉图为客观精神说助力,唯物的亚里士多德为模仿说或再现说助力)

二丶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艺术生产理论(名词解释或简答)

1.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启示:

(1).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而来。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同时我们又应当看到两种生产不平衡的现象与艺术生产最终必然受物质生产制约并不矛盾,前者是个别特殊的现象。后者是一般普遍的规律。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

形象性包括客观与主观统一,内容和形式统一。个性与共性统一。

主体性是艺术系统的主体,即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形象性(名词解释丶简答)

内涵: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总是以具体的丶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特点: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性都是具体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达芬奇不仅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客观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和明暗镜变化,也从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达芬奇《蒙娜丽莎》

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例如罗丹的《巴扎克像》,摒弃了一切细枝末节,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气不凡的眼睛,这座雕像的成功就在于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罗丹《巴尔扎克像》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例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塑造的阿Q一角,不仅具有极为深刻的性格内涵,而且从侧面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并概括出全民族的国民性弱点。

主体性

内涵:

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特点: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对于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例如同样画马,唐代画家韩幹笔下的马和元代画家赵孟福笔下的马就迥然不同。韩幹注意实际观察,画出的马体型肥大,画肉不画骨,赵孟頫取法唐人,师其意而不师其形,注重表现马的健美和善于奔跑的习性。

韩幹《照夜白图》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的鲜明烙印,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例如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自写了一篇用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两篇散文各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朱自清的朴实浑厚,清新委婉,俞平柏的细腻感人,情景交融。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也有个人直觉性,这时的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审美性

内涵:

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及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特点: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应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充分的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丶善丶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丶善丶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之中。但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通过提炼和加工,化“真”为“美”。同样,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而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的有机统一。例如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理论”奉为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法则。帕特侬神庙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它的高宽和柱间距都符合黄金分割理论。

相关文章

  • 2019-11-20

    艺术学概论知识要点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启示?或什么是艺术生产...

  • 艺术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启示?或什么是艺术生产? 第二节1、艺术...

  •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逻辑框架 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有: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和再现说。 2.而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科学...

  •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逻辑框架 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和再现说。 2.而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科学理...

  • 1.2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

  •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因...

  • 艺术概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https://www.jianshu.com/p/0ca15cbf06ca]

  • 艺术学概论问答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问: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

  • 书法美学笔记

    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书法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构成书法艺术形象的 形式美法则;书法艺术的...

  • 艺术本质论(三)

    艺术的形象本质 第一节 艺术形象及其特征 一、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 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 共同点: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w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