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55441/39db68ce54c7c310.jpg)
好久没有看小说了,我翻开这本叙述自然不华丽的《无声告白》,走进黑暗和压抑,最后在彼岸和晨曦中走出全书,大叫了一声。
“写得好!”
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太贴近我们每个人了,就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身边的哪一户家庭里,发生在哪一个亲友身上,亦或是也能从书中人物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全书,主要想了其中的几个主题,想聊一聊。
1.何为真正的自己?
就先从完全不剧透的本书主旨说起。
我们终此一生,受到无数人的期待,小的时候,爸妈期待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优秀的大学;长大后,家人和老师期待我们有一份好的工作,让自己能养活自己;结婚后,家人期待我们能有一儿半女,以后也能教育成优秀的人才;直到老了,没人对我们期待了,而我们开始将期待转向后辈,如此,代代相传。
没什么不好的,这是人之常情,也应该是人类发展到现在都在做的事情。
作者伍绮诗说了后面半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部分。
“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何为真正的自己?
这其实应该是我们少时就该考虑的事情。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问你的第一个关于理想的问题吗?
并不是所有的人从小就都喜欢上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学做家政。
其实,上学只是一条捷径,你没必要逼所有的人都从捷径去走。他们能在不同的路上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我们大部分的现代人离真正的自己太远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尽头。
如果困惑,我们还能做的是,抛开所有人加来的思想,静下心想想,如何去做真正的自己。
顺便说一句,及时止损吧,千万对下代人手下留情啊。
如果你有孩子,也看看这本书吧,应该能从中获得一些有关教育的启示。
2.种族和性别歧视有多可怕
写这本书的是一位华裔的作家,能在亚马逊获得2014年度最佳图书,也侧面说明她选取的话题极度热点。
对于我这个生在华夏长在中华的人,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在外国生活的异域人,便会遇到这个问题。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在美国比较稀少的中国人的境况确实让人看了十分心酸。
你可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跟着文中那位原籍中国的父亲的思想去走。觉得他这么想也没什么毛病。
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正是这位父亲本身的悲哀之处。
不过,这也是种族歧视的产物吧,被歧视的人,总要和别人攀比,总觉得自己孤单,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毕竟你的祖国已经强大,你也可以挺直腰板,在异国他乡为自己留的一席之地。
至于性别歧视,我是没想到美国居然也这么严重。不过,现在女孩子的能力总是一鸣惊人,出现在各行各业中。
多说一句,虽然现在有些招聘还是写着只招男生,可能是比较在意女孩子结婚生孩子的问题。
3.写作的学习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是译本,从文笔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看下去,你会觉得她的叙述和剧情以及高潮都是自然而然的,完全不用华丽的词藻去堆砌,都是平平淡淡的细节和动作,扣动你的心弦。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结尾的两章,因为这本书虽起于一个很悲伤的开端,但是它的结尾实在是太暖了,让你不由得把身上的包袱卸掉,重新开始生活。
所以书一定是要看完的。后面会解密很多事情。
《无声告白》一本综合了家庭教育,家庭和睦,性别及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小说,都是日常的热点,但是作者以这些热点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无声告白》告白的究竟是什么?
值得你去读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