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万小时”口号真的有用吗?

“一万小时”口号真的有用吗?

作者: 於菟包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5:28 被阅读0次

一万小时指的是某领域学习达到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人才,还是指达到一定量级的学习时间就能成为该领域人才?

这个知名的“一万小时”口号,我没有看过相关理论,从字面上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它有个缺陷:时间长不等于成功。

万维钢说过:各个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间非常不同。是的,盲目的以时间作为成功的标准,是非常错误的认知。而本文就是为打破这个错误认知而写。

以其相信“一万小时”口号,不如让自己成为「自学者」,用保持好奇心去研学感兴趣或行业必学技能。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对自学者是这么定义的:

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不同于填鸭式方法教出来的人,他们的知识仅限于课堂教材。自学都是课堂外的知识,不管选择什么学科,都可以深入而广泛地阅读。

可见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学者,并且可以在这样的信念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所以,下面要阐述的是如何成为自学者的策略,为你拓宽关于学习方式的思维。

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塔勒布提出的管理风险理念:杠铃(一个杠轴,两端加重,供举重者使用)来将极端情况分隔开。在我们的语境中,杠铃策略不一定是对称的,只是说,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

非对称杠铃

杠铃的理念可以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可以运用到我们提到的「自学者」。

可以将学习方向转化如下:

1)[endif]粗略了解本行业的运作情况、公司的业务、与同事交流工作经验或仅仅只是瞎聊,只要去做能应付工作的这些事情即可,做个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职员。

2)全心研究该行业的运作模式、商业价值、差异化等等,用深度学习方式去掌握职场内容,直到成为该领域——本单位的精英。

是的,你看到的就是这么极端的2个方案,它就是杠铃的理念:不取中庸方案(焦虑于各种速成课学习)。

在追求目标路上的大部分人都有一颗焦虑的心,害怕走着走着就跟不上团队的步伐;聊着聊着就跟不上别人的思路……于是想用最快速的方法,短时间强力吸收“知识”,像吃快餐似的报各种“一套课程解决所有职场问题”“20节课小白速成PR”“7天蜕变”等等网络速成课。大口大口地吃“知识”,以为吃得很撑了可以充胖子,谁晓得过不了几日又“瘦”了,于是再吃再饿,无线循环,越发焦虑。

这种速成的方法就是中庸方案,它会让你以为自己懂了,但实际上你只是熟悉了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将这些信息掌握和内化,除了让你更加焦虑,也就只有把这些信息作为短时间内跟别人的谈资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反脆弱》里一段有趣的话:

那些骄傲、夸夸其谈的舆论制造者将最终赢得辩论,因为他们是写文章的人,而由于阅读他们写的文章而陷入麻烦的愚蠢的人,以后还会再次阅读这些文章以寻求未来的指导,然后再次惹上麻烦。

虽然不是很贴切本文,但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不要相信所谓的领域大神(大部分领域大咖都是如此),能通过几段音频课程或视频课程就能指导你过得更好的人。

将军赶路,莫追小兔。一切成长的首要命题就是成为一个「自学者」,所以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拼尽全力,让自己从深度学习中获得收益,尽量远离无关紧要的噪声(碎片化信息)。

学徒制

在自学者的杠铃策略中还有个下级策略,与杠铃相辅相成,它就是学徒制。

学徒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历史中经常会提到的,学习任何一门手艺都得先当学徒。但其实它在现代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只不过我们叫它「实习生」「学员」。

并非拜师才是学徒,喜欢某个作家或某领域的大咖,去拜读他们的书籍、学习他们的课程、找机会与他们交流,按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理念去研学,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就采用学徒制模式,它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获得反馈」,即避免错误的认知。

万维钢提到:美国研究生入手的项目不再是为了训练,而是一上来直接就是真正的科研,以发表论文为目的。由导师带领学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反馈。

又例如阿图·葛文德,他是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唯一的一名医生。他曾经描述,自己工作多年之后,虽然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总感觉还不够满意,感觉总是突破不了上升的瓶颈。于是,他自己出钱雇了一位资深退休的外科医生,请他在自己手术时在旁边看,然后给出批评意见。结果发现,其实很多细节上自己是有上升空间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

各行各业都有精英人士,每个领域也有相关的权威人士,只要你认可某些人的理念,你就可以去“拜师”,就是本文上面提到的,去拜读他的所有作品,甚至参加他的课程,把他当成你人生导师,遇到问题了还可以找机会讨教(现在互联网上有什么人是链接不到的?),获得立刻反馈。

制定标准

公司的运行需要制度,学习也需要规则。在一定的规则下去执行工作,可以降低失败的风险。这也是未雨绸缪的举措,如马云说: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这里结合杠铃策略,在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至少这2点技巧可以帮你规避犯错误的风险。

规则一:减法认识论

塔勒布对减法认识论的说法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错误的事情远多于知道正确的事情,鉴于我们今天所知的知识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今天认识到是错误的知识则不可能变得正确,至少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通过减法获得的知识远远比通过加法获得的知识多。

不知道它是什么,就去证实它不是什么!

结合杠铃策略的学习方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什么大咖才是你应该学习的,不是自媒体中粉丝多、文章传播广就是适合你的,他们只适合用来做碎片知识的补充,是噪声的一种。

很多500强的自媒体文章所传递的观点、态度非常强烈,能激发你的愤怒或喜悦,与你产生共鸣,你恨不得转发给身边所有认识的人看,你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但那又怎样呢?它只不过代表你发声,它不能代表你思考,一味的接收这样的文章,很快你就会变得没有想法,人云亦云,还如何掌控自己心智?

消除我们认为错误的东西,来获取成功是古典智慧的一部分。

规则二:林迪效应

我喜欢各种工具、模型、效应,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思考和提高效率的一种学习的辅助工具,所以每次碰到这些关键词概念,我都非常兴奋,并且记录下来,想办法去运用。

林迪效应也非常适用于「自学者」的深入学习中,它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就像人类自己。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那么如何应用它呢?接下来就是制定阅读规则了。

好的书籍,类似于真理会永存,而假证会被揭穿灭亡。所以,我们购买新书的时候,要进行以下2步筛选:

1)购买—有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的书:

◆领域的经典书籍

◆出版超过1年的书籍

◆“师傅”介绍的书籍

2)不建议购买—可能预期寿命会缩短的书:

◆刚出版的书

◆被平台推向畅销排行的书(大部分不适合你)

◆自媒体人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的书

规则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一个自媒体人刚出版一本畅销书,它信息量大、脑洞大、值得阅读,又被“师傅”推荐过,那么它就值得你购买学习。

以上是成为人才前的学习大方向——首先要成为「自学者」,用正确的策略去执行学习工作,以避免犯错误的风险。

所以,成功的奥秘不是强大的“一万小时”口号,而是采用了正确的方法!

相关文章

  • “一万小时”口号真的有用吗?

    一万小时指的是某领域学习达到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人才,还是指达到一定量级的学习时间就能成为该领域人才? 这个知...

  • 2017年 4月9日 坚持真的有用吗?

    坚持真的有用吗? 坚持真的有时候没有用! 坚持每天看二个小时电视剧,有用吗? 坚持每天打两个小时游戏,有用吗? 坚...

  • 喊口号对企业有用吗?

    今天看到饿了么送外卖的。在楼下喊口号,他们每天都喊口号,但是喊口号的时候,站姿都是像新人一样的,这让我想起其实喊口...

  • 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下)

    文 | 大鱼酱 时间管理的方法 经过前两篇《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上)》、《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中)》的简单总结,今...

  • 没事,都会好的

    不舒服的时候,心里安慰真的有用吗?身体不舒服,跟自己说“没事,挺好的”会有用吗?其实,真的会有很好的效果。心理学有...

  • 2018-10-06

    酵素可以减肥吗,减肥酵素怎么做,酵素减肥真的有用吗? 酵素可以减肥吗,减肥酵素怎么做,酵素减肥真的有用吗?近年来风...

  • 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这样减肥真的有用吗?

    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这样减肥真的有用吗?抽脂肪好恐怖,抽脂肪对身体有害吗?这样减肥真的有用吗?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

  • 上大学真的有用吗

    上大学真的有用吗 人20历本 吴兰妹 15286350410 怀揣...

  • 成长锦囊[117]:如何利用毅力维持专注力?

    Q:素心,毅力能帮助我们提升专注力吗?老套的坚持的口号有用吗? 32岁的IT工程师小王,最近想要提升自己,但发现很...

  • 你的样子,2019我敢

    2019我敢! 关于形象造型照,真的有用吗? 有朋友问过我——“你觉得有用吗?” 有用!它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口号真的有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yh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