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语文考试前,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背古诗词,他们都是怎么背的呢?比如,王维的这首《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大多数同学的做法是:先把诗句读出来,再对应的去看白话释义,然后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完全背诵出来。
我们管这种学习叫“填鸭式”学习。
这样背诗词的效率极为低下,即使能够记住,考完试也全忘光了。
对于他们来讲,背古诗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更可悲的是,在一开始,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姿势就错了。
难道除了死记硬背,还有更好的办法学习古诗吗?
当然了!
“古诗不用背,读完故事自然会”!
与反复背诵的方法相比,故事可以让你回想起事件、事实、细节,你知道的历史故事越多、越详细,你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就越深刻。
战国时候,南方有一个小伙子,去外面打仗,妻子天天盼着他回家,终日以泪洗面,这些眼泪化成了一颗颗红豆。没过多久,她就郁郁而死,被埋在了一棵树下,之后这棵树上面结的果子也变成了红豆。所以“红豆”就被后人称作“相思子”。
当你知道了这个小故事,再回过头看王维的这首《相思》,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栩栩如生!
我们学习诗词,不光是诗美、词美,还有诗词背后故事、人生,它们更让人动容。
小编近来在恶补唐诗宋词,正学习到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编俺就完全摒弃了传统“背诵”的陋习,而是先去了解这首诗词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故事典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编在《张小飞诗词大冒险》这本书里,找到了这首诗的历史故事:
李白这天要去送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最钦佩的一位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比李白大十二岁,算是李白的前辈。不过李白对他的钦佩不是因为他的年龄,而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很好,而且一直隐居,所以李白觉得他品格很高尚。
这次孟浩然来长安,是因为想向朝廷自荐当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惜朝廷没给他机会,所以他很郁闷,离开长安,想去江南扬州散心,李白惜才孟浩然,准备此次好好送送这位好朋友。
古代送朋友不像我们现在,把客人送到门口就完了,古人送朋友尤其是好朋友,要送很远很远要送很久很久,赶得上现代人放个年假去旅游了。
孟浩然四十岁左右,但是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眼睛却还是灿灿生光。孟浩然和李白一样喜欢喝酒,两人在一起就是三件事,喝酒、聊天、吟诗。
孟浩然这次是在他的朋友,大诗人王维的帮助下来长安的,王维这时候在朝廷做官。到了之后,孟浩然就每天和王维在他家里饮酒作诗。一天晚上,两个人玩得正嗨的时候,突然仆人通报:皇上微服私访来了。两人大惊,因为没有通报,孟浩然不能直接面见皇上,可是仓促间又找不到回避的地方,于是王维就叫他躲在床底下。
皇帝进来了,王维又不敢隐瞒,于是如实禀告,说自己的朋友孟浩然来访,此时正在床下。皇帝听到之后很高兴地说:孟浩然的诗名我早已耳闻,没想到在这里偶遇,叫他出来吧!于是王维叫孟浩然出来。玄宗皇帝就问:“你最近写了什么诗没有,给朕念一下。”
孟浩然就朗诵了自己的一首《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谁知道其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皇帝不高兴了。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没有什么才能,所以英明的皇帝也不要我,我身体多病,很多老朋友都不来往了。
皇帝一听脸色一变说:“你从来没有找过朕要当官,现在却说朕抛弃了你,你这不是诬陷朕吗?”于是拂袖而去。因此,孟浩然这次也就没能得到皇帝赏识。
听到老朋友的叙述,李白也长叹一声:“不入朝廷为官也好。当今皇帝贪图享乐,李林甫高力士专权,朝廷黑暗,即便是小弟我,也不打算在长安待下去,准备辞官不做了。”
“是啊!李林甫口蜜腹剑,包藏祸心,这个奸臣迟早要把大唐引入深渊啊!”
“李林甫这个奸相干的坏事太多了。浩然兄可知道有个河南的诗人杜甫字子美的吗?”
“嗯,这个人我听说过,据说他出身官宦世家,也是诗才出众,但是境遇却很坎坷。”孟浩然回答。
“这个杜子美是我的朋友。他来长安参加考试,希望能够皇榜高中,光耀门楣。可是你知道吗,那次考试的主考官就是李林甫,老兄知道那次考试录取了多少人吗?”
“十个?二十个?三十个?”
“一个都没有!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李林甫自己没有学问,靠着溜须拍马当上宰相,所以他害怕有学问的人进入朝廷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把那次考试所有的考生全部判为不合格!”
“竟然有这样的事?”
“千真万确!这是杜甫亲口告诉我的!宰相不但不为国家选拔人才,反而打压迫害人才,这样的大臣难道不是奸臣吗!而且他还对皇帝说,这证明所有的人才都已被朝廷收进来了,外面根本没有遗漏的——这叫‘野无遗贤’!皇帝居然对这种鬼话也信以为真,你说皇帝已经昏庸到了何等地步!”
李白和孟浩然就这样一路评论朝政,一路喝酒吟诗,走了好多天。
这天他们来到了江夏,也就是大唐鄂州的首府,现在我们的武汉。
这个地方很热闹,李白一行走到长江边的码头上,码头旁边矗立着一座非常壮丽华美的高楼,这就是著名的黄鹤楼。
孟浩然登上船,与李白和其他人行礼告别,船慢慢地开动,很快就要消失在茫茫的江面上了。李白突然举步匆匆登上黄鹤楼,一直登到最高一层,手搭着凉棚遥望孟浩然的船,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终于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李白长叹一口气,幽幽地吟出一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是不是读完故事,有种陪着李白来送孟浩然的赶脚?
仿似突然明白了这首诗所表达的含义:好朋友离去,李白时如此依依不舍,所以,这时候才写出这样的诗啊!
别急,故事还没完呢!
其实,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登黄鹤楼,之前他就来过一次。
当时李白被眼前美丽景致所倾倒,诗兴大发,正要在墙上题诗,结果看见上面有崔颢的诗,李白十分赞赏,竟然放弃了题诗的念头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
李白虽然以诗文自诩,但是也不是嫉贤妒能之辈,遇到有才华的人,他坦率真诚,毫不吝惜钦佩推崇之意。
这个崔颢是谁啊?他怎么这么厉害,让李白都能佩服?
原来,崔颢是汴州人(今天的河南开封),也是一个诗人,不过他的德行不是很好,所以当时的很多名家都不喜欢他,他的名气也不算很大。但是有一次,他来到了黄鹤楼,俯瞰滚滚长江,仰视朗朗青天,诗兴大发,于是写出了一首名垂千古的《黄鹤楼》:
《 黄鹤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你知道这座楼为什么叫黄鹤楼吗?
传说这附近有一家酒店,店主姓辛,他卖的酒很好,对客人也很热情,所以生意非常好。有一次一个道士来喝酒,结账时他却说没钱。辛老板也没有为难他。道士很感激,就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这只黄鹤可是一只神奇的黄鹤,每当客人们喝酒喝得高兴时,它就会从墙上飞下来翩翩起舞为客人助兴,于是酒店的生意就更好了。过了十年,道士又来了,他取出一支笛子开始吹奏,听到音乐声,黄鹤又从墙上飞下来,而道士骑上黄鹤就飞走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楼叫作黄鹤楼了。
古诗不用背,读完故事自然会。
你信吗?反正小编我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