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一本书,“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
见字如面,书信传意见字如面,书信传意
因为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知道了这本书,然后因为电影情节和对书中内容隐隐约约地描述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位贫穷但热爱读书,对古籍原版有着强烈兴趣的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与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与科恩书店员工之间长达二十年的通信。二十年的通信,因为海莲•汉芙购书而起,因为书店对大量原版书与古籍的妥善保存与海莲对原版书的热爱的持续,因为弗兰克的突然去世以及跨洋通信的不便而蓦然结束。他们通信的内容也从最开始的买书与卖书最简单的交易,发展到后来习惯性地在信中关心对方的生活,祝福对方的成绩,哀悼对方的不幸,已然以知心笔友,这个跨越大洋的友情的关系在继续着。那个年代的人们总是单纯的,二十年素未谋面且不曾长久间断的通信,二十年互不相见的交往并没有因为时间的长久,距离的遥远,交通的不便而出现过任何的变质,大洋两岸的双方就这样简单地用书信推心置腹地交流着。
这本书,之所以是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我想是因为书中大量提及曾经著作等身的文豪与洛阳纸贵的各种作品,以及双方,尤其是海莲拥有着宁愿住在没有暖气,摇摇欲坠的出租屋中,也要花大价钱去求得一本“心上书”这样一种爱书的强烈感情。
还有一点就是,在这个提笔忘字,电子化阅读与通信盛行的时代,这本书中书信交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股清流。从前,车马邮件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书信交往时代留给我们的美好。
多说一句,也因为这本书,我爱上了另一个综艺节目中的清流《见字如面》,喜欢那样一种情感从字里行间中发散的欣然,长久分离,见字如面的亲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