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余秋雨大火大概是在我的高中时代,带着一本《文化苦旅》,当时的他仿佛火遍了各地的电视台、广播和主要的平面媒体。也许是一种大众心理,媒体越宣传什么,人们心底越反感什么,当时的我对他似乎没有特别的喜好,所以也只知其有本书叫《文化苦旅》,而不知其《文化苦旅》的所以然。
这次捧着一本《行者无疆》,粗略地说,分了两次便读完了,原因是,一拿起来便不太想放下;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想把几乎每一篇都摘录下来,作为读书的笔记。
查了下余秋雨的简介,他生于1946年。而我读的这版《行者无疆》出版于2011年,是他旅行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集结。又顺便查阅了一下,他的这段欧洲之旅成行在约15年以前,那时的他也应该约莫50岁的模样。一位中年的东方文人,带着将欧洲文化与中华文化做对比的社会责任,从南欧开始,穿越东欧、中欧、西欧、北欧;穿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拿破仑战争;看过巴黎、柏林、布拉格、赫尔辛基和雷克雅未克;追随着黑格尔、康德、笛福、莎翁、歌德和爱因斯坦。正如作者所说,欧洲太厉害了,每次踏入都会让人迷醉。而我也才知道,原来我头脑中的欧洲还有这么多千千万万个面孔,是我从没有见到过的。
不想坐在写字台前像读专业理论一样读完《行者无疆》,但每读一篇又觉得有好多内容和精彩有趣的语句想拿来抄写笔记,于是拿了一卷长条形的便签纸,坐在沙发上开始阅读,觉得需要做笔记的地方就贴一张,结果下来,几乎每页都被我贴了绿色的便签。
图片来源网路如果我能有机会,带着某种写作的目的,对欧洲做一次长途的旅行,像作者一样,在感兴趣的欧洲的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稍作停留,驻足几日,可以有在旅店里闭门谢客阅读莎翁作品的几天时间,可以有在冰岛的荒原上驱车驰骋的潇洒身影,可以有在匈牙利首都的地下酒庄品尝红酒的难得机会,这样的文化行走与急匆匆的景点拍照游相比,该有一种别样的体味和风情。
然而我既没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资助自己的全欧之旅,更没有作者的文化积淀、睿智的思考、见识的广博、文笔的精美通达,最重要的是没有作者对比中西的宏大题材作为目标和任务。所以我只能做个容易的决定:再买一本他的书来读。
下面摘几个书中片段供管中窥豹一番。
图片来源网络1.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之中,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因此,在我眼中,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也就是开通者大街,快乐者大街。P52
2. 他发现了一片大陆,于是走进了历史,但他至死都不清楚,自己发现的究竟是什么大陆。P53
3. 从哥伦布,我理解了巴塞罗那的另一位大师:高迪。......这时大家似乎最终醒悟,一个真正的流浪者,只需要一张行军床。P55~56
4. 什么时候,包围的敌军会把这一切烧毁、砸碎呢?这个时间很可能是明天,也可能再过百年。不管了,只顾一点点建造,一点点雕刻。这种心绪在世界各个宫殿间我都没有体会过唯有在这里体会了。P64
5. 就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设是机制,是气氛,是吐纳关系,而不是一堆已有的名字和作品。P82
6. 意大利当然很有看头,但家业太老,角落太多,管家们已经不怎么上心了。奥地利则不同,处处干净精致。同样一座小城,在意大利,必定是懒洋洋地展示年岁,让游人们来轻步踩踏、声声惊叹;在奥地利,则一定把头面收拾得齐整光鲜,着意于今天,着意于眼前。P87
7. 奥地利告诉我们,人类只有收敛自我,才能享受最完美的自然。P89
8. 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视野开阔、通达远近、崇尚流变,这一点,早已被历史证明。由这样的文明产生的机敏、应时、锐进、开通等等品质也就是所谓“智”;与此相对,山地文明则会以敦厚淳朴、安然自足、万古不移的形态给我们带来定力,这就是所谓“仁”。P90
9. 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总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因此,不能太轻易地进入。P93
10. 什么样的城市都见过,却难得像布拉格那样,天天回荡着节日般的气氛。巴黎、纽约、在开始成为国际文化中心的时候一定也有过这种四方会聚、车马喧腾的热闹吧?但它们现在已经有了太厚的沉淀,影响了涡旋的力度。一路看来,唯有布拉格,音符、色彩、人流,和一种重新确认的自由生态一起涡旋,淋漓酣畅。P104
作者:娜塔莎的咖啡
微信公众号:快乐的常春藤 | LoveLifeNatascha,欢迎搜索关注。获得更多精彩文章及书籍推荐。
个人微信号:Nataschasj,欢迎微信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