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说刘备比诸葛亮高明

为什么说刘备比诸葛亮高明

作者: 飞天神鼠 | 来源:发表于2023-09-10 16:11 被阅读0次

导读:

1、志向上,刘备高于诸葛亮

2、刘备识人用人水平高

3、诸葛亮不懂得授权

     三国中,刘备白手起家,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也算是一种成功,他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培养好接班人,最后成功的都是有好接班人的家族,曹操几个儿子都很厉害,才最后建立魏国,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大的国家。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是厉害角色,实现了篡位,建立了西晋王朝。

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不如诸葛亮,什么都听诸葛亮的,刘备只是个摆设。其实刘备在很多方面比诸葛亮要强,否则也做不了诸葛亮的领导。

01

志向上,刘备高于诸葛亮

       刘备小时候就胸怀大志,传说,在刘备家门前边有一颗大桑树,状如廷盖,极像皇上出行时用于挡阳光的廷盖,小的时候的刘备就曾指着这棵树说:我将来必乘此车盖。可见从小就有帝王之心。另外,刘备有了儿子后,给两个儿子取名“刘封、刘婵”意为“封禅”的意思。

       从三国这几个领导人看,孙权凭借父兄创下的基业,有地利的优势。曹操也是官宦世家,小时候就和袁绍等相熟,属于朝廷有人的人,后来借帮助汉献帝,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有了“天时”之利;刘备前半生大部分是失败的经历,但是他有凌云之志,以自己的声誉作为资本,他每次自称汉室宗亲,为了匡扶汉室,竭尽全力,还曾有皇帝血书之事,他利用民意,争取“人和”。他确实也做到了,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不受,让刘备的名声鹊起。在自己最困难时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也没抛弃跟随老百姓,可谓得民心者。

       再看诸葛亮,少时便自比为管仲、乐毅,立志有朝一日辅佐君王,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27岁提出“隆中对”,开启了自己的智慧之旅,诸葛亮出山三把火,烧得曹操找不到北,诸葛亮口才很好,“善战群儒”,联吴抗曹,最终奠立三分天下的三国版图,为刘备称帝、蜀国建立立下大功,为进一步匡扶汉室打下坚实基础。

从志向上看,刘备想当帝王,诸葛亮想做能臣。这两个人在一起倒是很符合各自所需,诸葛亮一直不出山,一是观察到底哪个诸侯具备帝王潜力,二是要看对方能否重用自己发挥自己才能。当时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而且能人很多,诸葛亮未必能受到重用,东吴孙权也是有很多老臣,如张昭等,还有自己哥哥也在东吴,机会也不是很大。最后刘备身边就是关张赵,还有孙乾等人,正好缺个军师的角色,而且刘备三顾茅庐,说明重视自己,自己会有很大的话语权,能借助刘备平台实现自己的愿望。

02

刘备识人用人水平高

刘备戎马一生,练就了识人用人的能力。刘备集团高峰时期,文有伏龙凤雏、武有关张赵马黄,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可以和曹操、孙权集团人单挑。这些人愿意跟随刘备,首要原因是刘备礼贤下士,对待关张,那是“吃则同桌,寝则同床”的生死弟兄,张飞在徐州因为喝酒误事,不但把徐州丢了,还把刘备的家眷也丢了,刘备都没翻脸,还安慰他: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对待诸葛亮,那是言听计从。对待赵云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典故。所以在刘备时期,刘备集团的人才是非常多的,后期的法正也是厉害角色。

反观刘备去世,蜀国进入诸葛亮时期,能拿的出手的人才,姜维算是一个,其他的都才能平平。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状况。不是诸葛亮时期没有人才,而是诸葛亮的用人方式存在问题,从识人用人方面,诸葛亮有完美主义倾向。

识人是有方法的,比如李悝的“识人五法”、《吕氏春秋》的“识人六验法”、诸葛亮的也有自己的“观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后事还有曾国藩的“冰鉴”等。

诸葛亮的观人七法有问题吗,没问题。关键是执行,诸葛亮在执行中,太过追求理想化、完美化,从而导致许多人才埋没。用人是用人之长,这一点诸葛亮做得不够好。

“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人用的不对,一切都是错的,关羽性情孤傲,无法做到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在刘备身边时,关羽还有所畏惧,离开刘备,关羽基本上没有瞧得上的人,这样的人是必定会失败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典型的用人失误。明知道马谡是参谋型人才,在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方时,出了不少好的计策,获得诸葛亮的赏识。但是刘备托孤时,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可能因为无人可用,于是选择了马谡,并且派经验丰富的王平辅佐,但是诸葛亮忘了一把手的重要性,最终失去了街亭,也导致了北伐的失败。虽然通过斩马谡带来了军纪严明,提升了诸葛亮的威望,但是却是削弱了蜀国的力量。

03

诸葛亮不懂得授权

诸葛亮是怎么去世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一回事,另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操心太多,不懂得授权,累死了。诸葛亮与刘备不同,刘备可以放权让下属去做,只是战略方向、选人用人,他才管,但是诸葛亮不行,为了不负重托,蜀军中事无巨细都要经过诸葛亮的过问。这也造成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老对手,司马懿通过信使了解诸葛亮的情况后,得出“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的结论,通过持久战拖垮了诸葛亮。

当然授权与下属能力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后备人才,为什么后果后期没有大量人才,这与上文提到的识人用人有关。诸葛亮不能做到“用人所长,容人缩短”就很难让一些偏才得到自己的发展。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选择不好,培养再跟不上,很多事情只能自己上了,自己累不说,还做得不好,像诸葛亮这样的奇才,都不能做到事事妥当,何况平常人。诸葛亮带兵打仗喜欢给将军们锦囊,将军们遇到问题打开锦囊。通过这种方式,将军们自己不用思考,只管按锦囊执行就行了,慢慢他们就变成了执行命令的机器,个人无从成长,没有一个被培养成治国之才,蜀国的衰落已无可避免,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看看东吴,也是人才辈出,几个大都督都很出色,周瑜赤壁之战立奇功,吕蒙白衣渡江擒关羽,陆逊火烧连营700里,送走了刘备,蜀国换一个诸葛亮立即就不行了。

现在很多管理者也存在不懂授权的问题,老是不放心下属独立工作,害得自己很累,下属也得不到成长的机会。好的领导一定是懂得授权的领导,授权授得不仅仅是权力,更是责任,也是信心,下属会得到激励,更加努力工作,当然授权需要监督和跟踪,不是放权和弃权。

刘备之所以能做诸葛亮的领导,还是有自己的水平的,至少在管理上,作为诸葛亮的上级,管理水平还是要高一个层次。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刘备比诸葛亮高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ab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