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周霄
一、将材
1.将以气为主,以志为帅。专尚驯谨之人,则久而必惰;专求悍鸷之士,则久而必骄。
2.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
3.将材三要素:智略深远、号令严明、能苦耐劳。
4.贪功者决非大器。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5.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二、用人
1.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2.古之治兵,先求将而后选兵。
3.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
4.人才非困厄不能激,非危心深虑不能达。
5.非知人不能善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非开诚布公,不能尽人之心;非奖其长护其短,不能尽人之力;非用人之朝气,不能尽人之才;非令其优劣得所,不能尽人之用。
三、尚志
1.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先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
2.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四、诚实
1.人必虚中,不着一物,然后能真实无妄。
2.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改去而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
3.凡正话实话,多说,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但不可以讦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帝王之道,适可反之。
4.驭人,用人,得其死力则唯恩信与威信耳。信则尽人心,恩则得人力,威则绳人情。
5.世故不可无有,不可太有。无有则己处险境,太有则误国误民。
6.唯挟智术以用世,则为天下第一笨人,殊不知世间并无愚人。
7.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
五、勇毅
1.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于苛求,则庸庸者反得其全。
2.侥幸以图难成之功,不如坚忍而规远大之策。
3.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自胜谓之强,不惯有恒谓之毅,舍此求勇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
六、严明
1.驭下宜严,治事宜速。情权人心,恩威自度。是谓立法宜严,用法宜宽,成节制之师也。
2.治将乱之国,用重典;治久乱之地,以生路。
七、公明
1.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一曰高明,二曰精明。高明者降其心,精明者平其事。
2.凡利之所在人享后我享,名之所在,人得后我得,居高位者方能德配其位。
3.举人不能不破格时,则须循名而核实,否则人即无言,我亦心有愧矣。
4.天下惟左右习近不可不慎,左右习近无正人,即良友直言不能进。
5.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八、仁爱
1.带兵之道,用恩更当用仁,用威更当用礼。
2.大将以救大局为主,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当救人。
3圣贤豪杰,无不以济世为本,以利人为道。
4.自来正厚之士,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九、勤劳
1.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古今名将,不仅才略异众,亦且精力过人。
3.将不理事,则兵无不骄纵者;骄纵之兵,无不怯弱者。
4.凡兵之气,不见仗则弱,常见仗则强。久逸则终无用处,异日则必不可临敌。
5.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6.习劳为办事之本。
7.自古圣贤豪杰,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十、和辑
1.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
2.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3.成大事者不必谋于众。谋众,则必决断于一人耳。
十一、兵机
1.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如粮草军心,愈浅近平易,愈广大精微。
2.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3.凡用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4.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用兵无他妙,但聚气,使气耳。养我锐气,避敌锋气,用吾勇气,此谓善使气者也。
5.国之强,以得人为强。不得其人,则如羽翼未丰,难高飞也。
6.有不可战之将,无不可战之兵。
7.兵事决于临机,地势审于平日。
8.兵分则力单,穷进则气散,大胜须防大挫,知兵者,不可不知。敬则胜,整则胜,和则胜。
9.用兵之道,全军为上,得土地次之;破敌为上,得城池次之。
10.占要津,谓之先招;蓄奇谋,谓之后招。
11.侦探须确,须勤,须常,须速;博访以资众论,沉思以审敌情。
12.凡善弈者,每于危劫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十二、战守
1.扎营当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
2.用兵以渡水为最难,不特渡长江大河为难,偶渡渐车之水,丈二之沟,更须再三审慎,恐有半渡而击之虞。
3.狭路相逢,破头敌为要,头敌为破,则后面虽有好手,亦被挤退,不足虑也。
4.交战宜持重,进兵宜迅速,稳扎而猛打,合力分支,奇正相机。
5.成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处处设备,则十万兵亦无尺寸之效。
十三、治心
1.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3.古来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恶其拂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此乃权奸之行径也;听其拂逆,屈己求大者,圣贤之用心也。故君子容人之私而用之,成己之公也;至清则无鱼聚,含垢则多助力,己可守天地之心,不必人皆守之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