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很早就有听过,不过只是停留在在知道的层面。
如果对一句话的评价只是用对错来衡量,这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的,对自身的改变并不会有多大的感受。再进一步地说,要想改变自己,必须要做到的是把自己置身于与此相匹配的环境。最终在多番试探和校正以后,才能说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或者说某句道理不适用自己。
人从差的环境晋级到好的环境是容易的,但从好的环境到差的环境就会困难重重。我想说的是,人为了生存下去,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惊人的。从好到坏的环境自然有千难万难的问题,但那只是社会的少数的情况,或是极少的个例现象。
我更关注的是,一个人若是适应了脏乱差的环境后,把周围这一切视作生来就该如此。在刚被种种外力或自身原因“打入”很差的环境时,人的第一反应是嫌弃厌恶,吐槽,或是直接发起奋力地反抗。
那些拥有优渥生存资源的人,会因为生意上的决策失利,人生境况骤变。他们会用尽所有资源和力气去逆天改变,在还不到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他们总会有时来运转之时。
然而,身处社会中下层的人们,他们天然没有任何家底和自身的优势。再加之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相同境况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孩子面前,阶层更靠上家庭的孩子,他们善于变通,他们心态也会更稳定一些。
这篇文章想写的是,在面对无力现实环境的面前,有多少是他们的不努力?有又多少是他们自己的妥协,进而选择了在一滩烂泥里翻滚,而且还找出了其中的欢乐?
我们起初都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接受现实后,退而求其次去求更好的生活。不过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对物质的追求也失去信心后,他们随之选择改变自己心态——人要知足,知足才能常(长)乐。
网友评论